(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凌云彩笔:形容文笔高超,富有才华。
- 峥嵘:形容卓越、不平凡。(“峥”读作“zhēng”)
- 万井弦歌:指百姓安居乐业,处处有歌声。
- 应刘:指汉末建安文人应玚、刘桢,他们以文学才华著称。
- 誇吏迹:夸赞为官的政绩。
- 卓鲁:指东汉的卓茂与鲁恭,他们都是著名的循吏,以政绩优异闻名。
- 蛟龙溪:文中提到的一个地方(诗中地名)。
- 行春:古代地方官在春季到乡间察看农耕、劝课农桑的活动。
- 甲子门:文中提到的一个地方(诗中地名)。
- 防海:防御海寇。
- 尺组:指绶带,是古代用以系印的丝带,这里代指官职权力。
翻译
您的文笔高超不凡,如凌云之笔般出众,在各地施行的善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到处传播着颂扬您的声音。没有看到如应玚、刘桢那般夸赞您为官政绩的文字,您是否像卓茂、鲁恭一样以诗闻名呢?在蛟龙溪畔这个地方举行劝农的活动,在甲子门前凭吊古人,抒发怀古之情。防御海寇不需要凭借官职权力,您的五言诗就像坚固的长城一样优秀。
赏析
这首诗是对海丰何令君的赞美。首联夸赞他的文笔才华和良好的政绩,使得百姓生活幸福,颂声四起。颔联通过与应玚、刘桢以及卓茂、鲁恭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何令君的独特之处,暗示他不仅在政绩上出色,或许在诗歌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颈联描述了他在蛟龙溪畔行春和在甲子门前吊古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地方事务的关心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尾联则突出了何令君的诗歌才华,认为他的五言诗具有很高的水平,甚至可以起到防御海寇的作用,虽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充分体现了对他诗歌的高度评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何令君的多方面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他的钦佩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