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海丰何令君

曾从噩渚挹芳尘,频捧鱼椷自海滨。 制锦化应移卉服,还珠恩已到鲛人。 花明讼案凫还集,吏散琴堂鹤转亲。 早晚治行徵第一,玺书伫看紫泥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噩渚(è zhǔ):指的是水中的小洲。“噩”,读音“è”。
  • 挹(yì):舀,汲取。
  • 芳尘:指美好的风气、声誉。
  • 鱼椷(hán):书信的代称。“椷”,同“缄”,读音“hán”,意为书信。
  • 制锦:比喻贤者出任县令。
  • 卉服:用草织的衣服,借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或岛居之人。
  • 还珠:指官吏为政清廉。
  •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 讼案:诉讼的案件。
  • 凫(fú):水鸟,俗称“野鸭”。
  • 治行:为政的成绩。
  • 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 紫泥: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用紫泥。

翻译

曾经在那噩渚之地汲取美好的风气,屡次从海滨收到您的书信。您出任县令所施的教化应该能够改变边远地区的风俗,您的清廉之德已经惠及到了当地的百姓。花儿绽放时诉讼案件得到妥善处理,野鸭也纷纷归来;官吏散去后,琴堂安静,仙鹤也变得更加亲近。相信您早晚在为政成绩上会被评为第一,期待着看到皇帝诏书的紫泥封印闪耀着新的光彩。

赏析

这首诗是对海丰何令君的赞美。首联写诗人曾在某地汲取美好风气,并常收到何令君来自海滨的书信,表现出他们之间的联系。颔联称赞何令君的教化能改变边远地区的风俗,且为政清廉,恩泽百姓。颈联通过描绘讼案得到妥善处理,以及吏散后琴堂的宁静和谐,展现出何令君治理地方的成效。尾联表达了对何令君政绩的肯定和对他未来得到皇帝嘉许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描述,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有作为的地方官员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何令君的敬仰和祝福。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