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兄饷蜜荔枝赋谢

绛囊颗颗似珠圆,风味何如大火前。 崖蜜渍来浑未改,金盘擎出尚依然。 亦知粹液灵难驻,细把妍姿色愈鲜。 掷赠携将呼稚子,分甘续食又经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绛囊(jiàng náng):红色的口袋,此处指装荔枝的袋子。
  • 风味:美好的味道。
  • 大火:指大火星,这里的“大火前”表示在荔枝未过最佳食用时节之前。
  • 崖蜜:山崖间野蜂所产的蜜。
  • (zì):浸泡。
  • :全,都。
  • 粹液:纯净的汁液。
  • :这里指荔枝的鲜美、灵动的特质。
  • :停留。
  • 妍姿:美好的姿态,这里指荔枝的外形美好。
  • 色愈鲜:颜色更加鲜美。
  • 掷赠:投掷赠送。
  • 携将:携带。
  • 稚子:幼子。
  • 分甘:分享甜蜜。

翻译

红色袋子里的荔枝颗颗好似珍珠般圆润,它的味道比起在荔枝最佳食用时节之前如何呢?用山崖间的野蜂蜜浸泡后,它的味道全然没有改变,用金盘托着端出来,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也知道这纯净的汁液美好却难以长久保存,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果实,它的颜色越发鲜艳。投掷赠送并携带回去呼喊着幼子,分享这份甜蜜,又可以延续这份享受好多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收到兄长赠送的蜜荔枝后的情景和感受。诗的首句通过描写荔枝的外形,展现其圆润可爱。接着,诗人将荔枝的味道与最佳食用时节之前的进行对比,突出其美味。然后,提到用崖蜜浸渍后的荔枝味道不变,且外形依然美好,表现出荔枝的品质。诗中还表达了对荔枝难以长久保存的惋惜,同时通过对荔枝颜色鲜艳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其美好。最后,诗人写到将荔枝带回家与幼子分享,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甜蜜的延续。整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富有生活情趣。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