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辽警有感

金元交恶羽书迟,辽海曾闻一镞遗。 可是和亲通宰赛,遂教跋扈起奴儿。 阴风飒飒环夷胄,落日萧萧照画旗。 愁杀野燐青冢畔,沙场夜哭尽熊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ú):箭头。
  • 和亲: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
  • 宰赛:明朝时蒙古部落的首领。
  • 跋扈:专横暴戾。
  • 奴儿:可能指当时某个跋扈的人物,具体所指需结合更多历史背景来确定。
  • 飒飒(sà sà):形容风声。
  • 夷胄(zhòu):外族的盔甲。
  • (lín):俗称鬼火,实际是动物骨骼中所含磷经氧化作用而发出的光。

翻译

金和元相互敌对,战事文书传递缓慢,曾听说在辽海有一支箭遗留下来(暗示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是否是通过和亲与宰赛部落首领修好,才使得奴儿这般人物放肆蛮横起来。阴冷的风呼呼地吹着外族的盔甲,落日的余晖冷冷地照着军中的旗帜。让人愁苦的是在荒野鬼火闪烁的青冢旁,沙场上夜晚哭泣的都是勇猛的将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争带来的种种景象和感受。诗的开头通过“金元交恶羽书迟”“辽海曾闻一镞遗”,写出了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以及信息传递的迟缓。“可是和亲通宰赛,遂教跋扈起奴儿”表达了对和亲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担忧,认为这可能导致了一些人的跋扈。接下来,“阴风飒飒环夷胄,落日萧萧照画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萧索的氛围。最后,“愁杀野燐青冢畔,沙场夜哭尽熊罴”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悲惨和残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勇士们的悲痛令人哀愁。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意境悲凉,情感真挚。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