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作

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 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 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 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 哀此千里客,春至复已夏。 独立空惆怅,所与晤言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淮(cháng huái):指淮河。
  • :设酒食送行,这里可理解为“送”。
  • 赭(zhě):红褐色。
  • 晤言:见面交谈。

翻译

淮河之上送落日西沉,圆圆的落日光芒恰似红褐色。 将红色倾注进流动的水波中,奇特的景色难以用文字描述。 淮河自西向东流淌,黄河从北方奔流而下。 它们汇合后一起向东行进,终年不停地流淌倾泻。 可怜我这个远行千里的人,春天到了如今已进入夏天。 独自站立在此空自惆怅,能够与我交谈的人很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淮河边上的落日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生动地描写了淮河落日的景象,色彩鲜明。“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进一步强调了景色的奇特和难以描绘。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淮河和黄河的流向以及它们的汇合,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力量。而后,诗人转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哀此千里客,春至复已夏”表达了他作为羁旅之人的悲哀,时光匆匆,春天已过,夏天已至,而自己仍在漂泊。最后两句“独立空惆怅,所与晤言寡”,则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和惆怅,以及在他乡找不到知音的苦闷。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