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题张九岳秘书玄博斋
注释
- 洵(xún):确实,实在。
- 寥廓:高远空旷。
- 陈:述说,阐述。
- 秦灰:指秦始皇焚书所造成的文化浩劫。
- 浩劫:大灾难。
- 孔壁:指孔子宅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
- 翳(yì):遮蔽。
- 幽尘:积尘。
- 石鼓:中国古代石刻,上面刻有文字。
- 溷(hùn):混乱。
- 竹书:古代的竹简书籍。
- 湮(yān):埋没,消失。
- 亥豕:指文字讹误。
- 根银:疑为某种深度的道理或知识,此处具体含义难以确切考证。
- 耽学:专心好学。
-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 刺股:用锥子刺大腿来保持清醒,形容刻苦学习。
- 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
- 上林:古代宫苑名,此处代指文学创作的地方。
- 太乙:星名,此处可能象征着某种高深的学问或境界。
- 平子:张衡的字,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文学家。
- 思玄:张衡曾作《思玄赋》。
- 司空:指张华,西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司空。
- 博物:张华著有《博物志》。
- 往哲:先哲,前代的贤哲。
- 先民:古代的贤人。
- 昆圃: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美好的境地。
- 琼:美玉。
- 纫(rèn):搓绳,这里指编织。
- 象罔:《庄子》中的虚构人物,这里指虚幻的境界或难以捉摸的东西。
- 检帙(zhì):查阅书籍。
- 克栋:能够担当重任。
- 斲轮(zhuó lún):斫木制造车轮,比喻经验丰富,技艺精湛。
- 牛毛:形容事物繁多细密。
- 凫羽:野鸭的羽毛,比喻轻微的事物。
- 河东缺:可能指文献或知识的缺失部分。
- 柱下:指老子,曾为周柱下史,这里指其学说或智慧。
- 谈天:指谈论天地万物的道理。
- 钻燧(suì):钻木取火,比喻探索求知。
- 贰负:古代神话中的神,这里可能表示对各种神话传说的研究。
- 参寥:僧人的法号,这里可能表示对佛教思想的领悟。
- 洽:广博。
- 罗:包罗。
- 广泽:广大的恩泽,此处可能指广泛的知识或智慧。
- 粹直:纯正直率。
- 饫(yù):饱食,这里指充分享受。
- 芳醇:芳香醇厚,这里指美好的品质或思想。
- 三车: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总称三车,这里指佛教的教义。
-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相传秦人藏书千卷于此,后用以称丰富的藏书。
翻译
古代的大道确实高远空旷,精微的言论长久以来没有被阐述。秦始皇焚书造成了文化的大浩劫,孔子宅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也被积尘遮蔽。石鼓上的文字多有混乱,竹简书籍上的文字逐渐埋没。有谁能分辨文字的讹误,又有谁能剖析那些深奥的道理呢? 这个人原本就专心好学,精深的思考远超常人。他像囊萤读书那样心独自受苦,像刺股学习那样念头时常辛苦。他继承祖先的事业,如今成为了侍从之臣。在文学创作的地方应该继续创作辞赋,也时常亲近高深的学问。他的才华如同张衡思考宇宙万物并作《思玄赋》那样,也如张华著《博物志》那样博学多识。他追慕前代的贤哲,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 他身处如神仙居住般美好的境地,身上佩戴美玉,用湘江水边的兰花编织衣物。他寻求虚幻境界中的珍宝,如同从江滨取出浮磬一般。他查阅书籍能够担当重任,得到机会就能展现出精湛的技艺。他能细细剖析繁多的事物,也能重视询问轻微的问题。他弥补文献知识的缺失,传承老子的智慧。他谈论天地万物的道理时胸怀更加开阔,探索求知的道理更加纯粹。他对各种神话传说进行推求,对佛教思想也有真切的领悟。 他的学问广博,能够包罗广泛的知识和智慧;他的品性纯正直率,能充分享受美好的品质和思想。他能创作大小各种题材的文章,也能独自发表独到的见解。他的学识丰富,不把佛教的教义视为秘密,即使拥有丰富的藏书也不骄傲。他写下这幽斋的情趣,为这美妙的笔墨感到愉悦。观察这些文字如同共同受到警示,崇尚这些道理打算写在束衣的大带上。祥瑞的光彩中能看到杰出的人才,神奇的光芒中能显现出有灵性的麒麟。他的文章能够使典籍辉煌,文采可以使丝织品灿烂。他如同面对大海只看到一角,面对连城之璧也不敢自夸珍贵。身处角落光线容易狭窄,揣度道理感悟其中的原因。 希望他的名声能被像许劭那样的人记载,居住的地方能与像王翰那样的人为邻。期望他能探索知识的宝库,更高兴他能帮助他人度过迷津。
赏析
这首诗是对张九岳的赞美,诗中首先感慨了古代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所遭受的劫难,以及知识传承的不易。然后着重描绘了张九岳的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和博学多识。他继承祖先的事业,在文学和学问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能够与古代的贤哲相媲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囊萤、刺股、箕裘、上林、太乙、平子、司空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张九岳的期望,希望他能继续在学问的道路上探索前进,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张九岳的钦佩和对学问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