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邵伯:古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 扬州鹤:南朝宋殷芸《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扬州鹤”形容如意之事或志向。
- 邵伯棠:《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相传西周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甘棠树下听讼断狱,后人思其德,作《甘棠》诗。后因以“邵伯棠”为颂扬官吏德政之典。
翻译
今天这里是车马通行的地方,往昔却是战争的战场。我心中有着如扬州鹤那样的高远志向,谁还记着邵伯镇那象征德政的甘棠。一湾小小的流水,几亩荒弃的故城。回头望那江南的道路,青山阻断了夕阳。
赏析
这首诗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邵伯镇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首联将今朝的平静与昔日的战争相对比,突出变化之大。“扬州鹤”象征着诗人的追求和理想,“邵伯棠”则体现出对过往德政的怀想。中间两联通过对小流水和故城的描写,渲染出一种荒芜落寞的氛围。尾联以景结情,青山阻断夕阳的画面有一种凄美和惆怅感,也隐喻着时代的更替和历史的不可逆转,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沉思。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