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布送王廷举用萧敬夫韵

高人不烟火,跳出天地窑。 掀然立千仞,块视金与焦。 香袂拂雪冷,紫髯逐风飘。 摩挲云冥树,岂随群卉凋。 但知仙骨轻,不学倒影摇。 人间尽描貌,妙不在生绡。 揭斗斟天浆,霞衣却琼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烟火:超脱世俗生活,不以烟火饮食为意,即脱俗超凡的意思。
  • 天地窑:将天地比作一个大的“窑”,指世间如同一个大熔炉,充满各种繁杂之事。
  • 掀然:形容挺拔的样子。
  • 千仞(rèn):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周制为八尺,千仞表示极高的山峰。
  • 块视:像看待土块一样。“块”指土块。
  • 金与焦:“金”可能指财富;“焦”推测为焦山(在镇江东北长江中),这里二者代指世间的名利等事物。
  • 香袂(mèi):香气飘逸的衣袖。袂,衣袖。
  • 紫髯(rán):紫色的胡须。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
  • 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摸。
  • 云冥树:指高耸入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树木。冥,昏暗,这里形容云雾缭绕。
  • 仙骨轻:指超凡脱俗、如同仙人般轻盈飘逸的气质。
  • 倒影摇:大概意思是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扰动心性。倒影摇可能有随波摇动之意,象征世俗的动荡。
  • 生绡(xiāo):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用以作画,这里指画像。
  • 揭斗:举着酒斗,有快意洒脱之意。斗,酒器。
  • 天浆:天上的美酒。
  • 霞衣:以云霞为衣裳,形容仙人或超凡者服饰的美丽。
  • 却琼瑶:拒绝接受美玉。琼瑶,美玉。这里有不贪恋世间美好之物的意思 。

翻译

高洁之人超脱尘世生活,仿佛跳出了天地这个大“熔炉”。 他潇洒挺拔地挺立在极高之处,将世间的名利财富都看作土块一般微不足道。 身着散发着香气的衣袖仿佛能拂动冰雪带来寒意,紫色的胡须随风飘动。 他抚摸着高耸入云在云雾中穿梭的树木,怎会像是普通花草一样凋零。 他只知晓自身有着超凡脱俗如仙人般的轻盈气质,而不会像凡俗之人随着世俗动荡心性。 人间都想尽办法描绘他的容貌,然而其真实的美妙根本不是一幅生绡画卷所能展现的。 他举起酒斗,斟饮天上的美酒,身上披着云霞般的衣裳,毅然拒绝美玉财宝的诱惑 。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为王廷举所作,通过丰富形象的描写展现出王廷举超凡脱俗、不畏世俗、高洁孤傲的形象。开篇就将王廷举比作“跳出天地窑”的“高人”,直接点明其脱离尘世的特质。接着用“掀然立千仞”的描写,生动展示出他的傲岸姿态,将金与焦“块视”则体现他对世俗名利的淡然轻蔑 。“香袂拂雪冷,紫髯逐风飘”一句则细腻地刻画其外在形象,通过动作和服饰胡须随风飘动,增添了一份飘逸潇洒之感。“摩挲云冥树,岂随群卉凋”以树自比,暗喻其不会如同凡俗之人在尘世中沉沦和消逝,能够坚守自我。“但知仙骨轻,不学倒影摇”再次强调他拥有仙人般超脱气质,不会被世俗所动摇。“人间尽描貌,妙不在生绡”进一步说明他的美妙不是外在画作即可展现,深化其内在的美好难以捉摸。结尾“揭斗斟天浆,霞衣却琼瑶”,描绘出他纵情自在、不贪恋美好的洒脱与高洁,全诗从不同角度塑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形象,也侧面反映出作者自身对这种超脱境界的赞赏和追求,在艺术表现上,联想奇特,形象鲜明生动,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豪迈和超凡的气息 。

文天祥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