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冯圆中郎中游甘露寺

· 史浩
试凭古刹俯江城,追思孙权共孔明。 三国有人成底事,六朝何代不交兵。 中原天子今恹复,北塞胡儿始削平。 附翼攀鳞真际会,小臣亦解说功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刹:古老的寺庙。
  • 俯江城:从寺庙的位置俯瞰整个城市。
  •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
  • 孔明:诸葛亮,蜀汉的杰出谋士。
  • 成底事:到底成就了什么事业。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削平:平定、消灭。
  • 恹复:形容国力衰弱,疲惫不堪。
  • 胡儿: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附翼攀鳞:比喻寻求机会或依赖他人以求成功。
  • 真际会:恰逢其时的好机遇。
  • 小臣:自谦之词,指自己。

翻译

试着站在这座古老的寺庙里眺望江边的城市,不禁想起了孙权与诸葛亮的英姿。三国时期那些英雄豪杰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业绩?而六朝更迭,哪个时代不是战乱不断?如今的中原皇帝,国力疲弱,连北方的胡人也刚刚被平定。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也有幸能寻求机遇,哪怕只是微小的,也能解释和理解这份功名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以游甘露寺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孙权和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人史浩以三国时期的英雄事迹与六朝的战乱为对照,暗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同时,他以“中原天子恹复”和“胡儿始削平”暗指当前国家局势的动荡,而自己作为“小臣”,却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所作为,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功名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史浩

史浩

宋明州鄞县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史诏孙。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建王赵慎立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参知政事。曾对张浚恢复之举持异议,力主守江。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首言赵鼎、李光无罪,申辨岳飞之冤。旋因反对张浚北伐,为御史王十朋所劾,罢知绍兴府。淳熙五年,复为右丞相。寻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谥文惠,改谥忠定。有《尚书讲义》、《鄮峰真隐漫录》等。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