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次韵吴判院

· 史浩
世态螳螂谩捕蝉,谁知富贵本由天。 但令册府荷冰鉴,何必熏炉拥燧烟。 一曲赐来成别墅,百杯赢得吸晴川。 可人过我谈名理,月到纱窗兴欲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走笔:**指运笔疾书。
  • **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
  • **吴判院:**可能是姓吴担任判院这一官职的人,具体身份待考。
  • **世态螳螂谩捕蝉:**化用“螳螂捕蝉”的典故。“谩”(màn),徒然、枉然的意思。喻指世人像螳螂妄图捕蝉一样,徒然追逐一些眼前利益。
  • **册府:**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这里借指得到朝廷的重视、重用。
  • **荷冰鉴:**“荷”(hè),承受,受到;“冰鉴”,比喻明察,这里指得到朝廷公正的赏识。
  • **燧烟:**火烟,古时钻燧取火,这里“熏炉拥燧烟”可能暗示富贵奢华的生活。
  • **一曲赐来成别墅:**唐代诗人李泌辅佐朝廷立大功,皇帝赐给他在临潼的一曲之地为别墅。这里用来表示得到皇帝的丰厚赏赐。
  • **可人:**指使人满意的人,这里指自己欣赏的友人。
  • **名理:**指事物蕴含的深刻道理。

翻译

这世上的人啊,就像那盲目捕蝉的螳螂,徒然追逐利益,却不知富贵其实是由上天定数。只要能在朝廷中得到公正的赏识与器重,又何必非要追求奢华富贵的生活呢?就如同有人因为立下大功,便获赐一块地建成豪华别墅;又像有人豪饮百杯后,享受着那壮阔的晴川美景。此时有令人愉悦的友人来与我谈论那些深刻而妙不可言的道理,明月照进纱窗,这样的情景让我兴致盎然,仿佛飘飘欲仙。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螳螂捕蝉”的典故来批判世人对名利的盲目追逐,指出富贵乃是天定,具有一种超脱尘世名利的豁达气度。“但令册府荷冰鉴,何必熏炉拥燧烟”二句进一步表明诗人的价值观,比起追求物质的奢华,更在意得到朝廷公正的认可和赏识,表达了其重名节、淡富贵的高尚情怀。“一曲赐来成别墅,百杯赢得吸晴川”运用典故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勾勒出世人对富贵、享受的追求状态,为下文强调精神交流的可贵做铺垫。诗的尾联“可人过我谈名理,月到纱窗兴欲仙”笔锋一转,展现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相聚,在月光下谈玄论道,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给诗人带来了超凡脱俗的快乐,让整首诗在超脱与温馨中收束,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愉悦胜于物质享受的高雅情趣,使诗歌在思想和意境上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也带给读者一种悠然自得、超凡入圣的感受。

史浩

史浩

宋明州鄞县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史诏孙。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建王赵慎立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参知政事。曾对张浚恢复之举持异议,力主守江。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首言赵鼎、李光无罪,申辨岳飞之冤。旋因反对张浚北伐,为御史王十朋所劾,罢知绍兴府。淳熙五年,复为右丞相。寻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谥文惠,改谥忠定。有《尚书讲义》、《鄮峰真隐漫录》等。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