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亨杞:具体人物不详。
- **下第:**科举时代指考试未被录取,即落第。
- **蹉跌:(cuō diē)失足摔倒,比喻意外的差错或失误。这里指科举失利。
- **沈沦:同“沉沦”,比喻陷入困苦、失意等境地。
- **科名:科举功名。
- **道谊:道德和义理。
- **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 **箪瓢:(dān piáo)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用来舀水的瓢。“箪瓢”指代清苦的生活。
翻译
你家一向有着清正廉洁的好传统,而你写的文章也顺应时代表现新颖。偶尔遭遇科举失利又有什么关系,不一定就会因此陷入困厄境地。不要只是叹息科举功名来得太晚,更应该担忧自己道德和义理方面的匮乏。个人的进步和修养关键在于自己,而科举的得失很多时候取决于别人(评判等因素)。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是在践行治国理政的道理,即便生活清苦也足够奉养亲人。怎么能让青春年少的泪水,如此轻易地就为了这一时的不顺而悲伤呢。
赏析
这首诗是司马光写给亨杞,在其科举落第后用以安慰和劝勉。开篇肯定亨杞家族清白的旧风以及他所写文章的新颖,为全诗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调。接着指出偶然的挫折并不可怕,不会必然导致人生沉沦,传达出乐观和振作的态度。在中间部分,诗人将关注点从科举得失转移到人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上,强调不应过分执着于科名,而更要重视道谊。随后表明以孝友治国理政和安于清苦生活亦可尽孝养亲的观点,拓宽了对于成功和生活意义的理解。最后一句激励亨杞不要轻易因一时的不顺而悲伤哭泣,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整首诗言辞恳切,既有温暖的安慰,又有理性的告诫,体现出司马光对年轻人的关怀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