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写醉流霞。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得闲愁在鬓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楼:原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也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在诗中常指歌楼妓馆。
  • 年时:去年,往日。
  • 流霞:神话中的仙酒,这里代指美酒。
  • 同心结:用丝带打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
  • 解语花:比喻美人聪慧可人,善解人意。这里用来形容所恋女子。
  • 下杜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 上阑门:一作“上兰门 ”,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 扬州梦:唐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后以“扬州梦”比喻繁华的生活如梦一样空幻,过后思念不已 。
  • 鬓华: 鬓发花白,指老年。

翻译

大道上那青楼清晰在望毫无遮挡,想起去年这时在此地饮酒欢醉如同饮下了天上仙酒。那微风中飘拂的丝带打的是同心结,酒杯前坐着的人儿似善解人意的花儿一样动人。下杜城边是南北通衢大道,上阑门外是穿梭往来的车马。时光匆匆,往昔的生活如同那一场扬州美梦,此刻回首,只发觉那无端的愁绪已悄悄爬上了两鬓,让头发变得花白。

赏析

这首《感旧》是诗人黄景仁对往昔一段美好恋情的追念之作。开篇“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写醉流霞”描绘出当年与心仪女子在青楼宴饮的场景,地点明确,情感热烈。一方面勾勒出当时风流浪漫的氛围,另一方面为全诗定下了浓重的怀旧基调。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两句对仗工整,细腻入微地刻画了所恋女子的形象。前一句以同心结暗示两人情投意合,后一句将女子比作解语花,生动地呈现出女子的温柔与聪慧,令人印象深刻。

颈联“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笔锋一转,由前两联对美好恋情的追忆过渡到对现实场景的描写。道路两旁川流不息的车马既点出时光的匆匆流逝,也象征着命运的流转,与前面温馨浪漫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气氛渲染。

最后“匆匆觉得扬州梦,检得闲愁在鬓华”将全诗情感推至高潮。诗人把过去与女子相处的时光比作“扬州梦”,恍然惊觉一切已经遥远如梦,而如今只剩下两鬓斑白和无尽闲愁。“闲愁”一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千般悔恨与万般无奈,这“闲愁”是对昔日美好不再的叹惋,也是对人生变迁的深沉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深沉,用词精巧,通过今昔对比 , 细腻地抒发了无尽的怀旧之情。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