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

压城云黑饿鸱鸣,齐作吹唇沸地声。 莫问空拳殴市战,馀闻扈跸六军惊。 波臣守辙还无恙,日驭挥戈岂有名。 闻道重臣方受节,料应城下再寻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压城云黑:形容敌军压境的紧张气氛,犹如乌云压城。
  • 饿鸱(chī)鸣:饥饿的鸱鸟鸣叫。鸱,一种像鹰的猛禽,这里用来比喻侵略军。
  • 吹唇:指吹口哨,这里形容联军喧嚣叫嚷之声 。
  • 空拳殴市战:赤手空拳在集市打斗,指民众自发抵抗却力量单薄。
  • 扈跸(hù 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这里指皇帝出行时的卫队。
  • 波臣:原指水族,这里自指处于危境的中国,意思是自己如同陷入困境的水族。
  • 守辙:守着车辙,有困守原处、无法行动之意,指自己在危难中困守。
  • 日驭挥戈:传说鲁阳公与韩交战,战斗激烈,天快要黑了,鲁阳公举戈一挥,太阳退回三舍。这里指抗击侵略毫无成功希望。
  • 受节:接受符节,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之类的职务。
  • 城下寻盟:指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屈辱和约 。

翻译

乌云沉沉仿佛要压垮城池,饥饿的鸱鸟发出声声鸣叫,侵略者们一起大声喧哗,声音如同沸腾的大地一般喧嚣。不要去问百姓拿着空拳进行抵御市集巷战的情况了,我听闻皇帝出行时卫队六军都一片惊慌。我这困守原处的人虽暂时平安无事,但是想要像传说中挥戈让太阳倒回那样抗击侵略却没有成功可能。听说朝廷的重要大臣刚刚接受任命,想来必定是要在敌人兵临城下时再去寻求屈辱的结盟和约了。

赏析

这首诗以极为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外国联军入侵京师这一惨痛历史场景。开篇两句用“压城云黑饿鸱鸣,齐作吹唇沸地声”渲染出联军入侵时那种紧张恐怖、喧嚣混乱的气氛 ,“饿鸱”的比喻饱含了诗人对侵略者的厌恶。“莫问空拳殴市战,馀闻扈跸六军惊”展现了民众抵抗的无力以及皇室卫队的惊恐失措,写出了当时局势的严峻与混乱。“波臣守辙还无恙,日驭挥戈岂有名”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悲哀,知道抵抗已难成功。最后“闻道重臣方受节,料应城下再寻盟”则犀利地批判了清政府面对侵略的软弱无能,必将再次签订屈辱条约,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愤怒和伤痛,全诗情感沉郁,具有深刻的历史纪实性和强烈的情感倾诉性。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