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造字鬼夜哭,所以示悲悯。 众生殉文字,蚩蚩一何蠢! 可怜古文人,日夕雕肝肾。 俪语配华叶,单词画蚯蚓。 古近辨诗体,长短成曲引。 洎乎制义兴,卷轴车连轸。 常恐后人体,变态犹未尽。 吁嗟东京后,世苶文益振。 文胜失则弱,体竭势已窘。 后有王者兴,张纲维贤俊。 决不以文章,此语吾敢信。 但念废弃后,巧拙同泯泯。 欲求覆酱瓿,已难拾灰烬。 我今展卷吟,徒使后人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蚩蚩:敦厚貌。
  • (jì):到,及。
  • (nié):疲倦,精神不振。

翻译

创造文字时鬼在夜里哭泣,是为了显示悲悯之情。众生都为文字而献身,是多么愚笨啊!可怜古代的文人,日夜雕琢心肝肾脏。对仗的语句搭配华丽辞藻,单个的字词如同画蚯蚓。从古至今分辨诗的体制,长短构成词曲。等到科举的制义兴起,卷轴多如车连轴。常常担忧后来的人,各种变化还没穷尽。叹息东汉之后,世风衰颓但文气更加振奋。文气过盛失去了就会变弱,体制用尽形势就已窘迫。后来若有王者兴起,要张设纲纪网罗贤俊。决然不会凭借文章,这句话我敢相信。只是想到文字废弃之后,精巧和笨拙一同泯灭。想要寻求来盖酱坛,已经难以拾得灰烬了。我如今展开书卷吟诵,只能让后人耻笑。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文字、文学发展的深沉思考。他感慨文字创造之初的意义,以及后来众生对文字的过度投入之愚笨。古代文人对于文字的雕琢,以及文学体制的发展与演变都一一展现。诗中还指出东汉后文气的变化以及过分重视文章带来的问题。同时,诗人表达了对文字发展未来的担忧,以及废弃后巧拙皆失的遗憾。全诗语言质朴,但内涵深厚,充满了对文学现象与本质的批判与反思。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