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

缭绕西行入乱山,白云深处据征鞍。 荞花著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 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莒台东向情无限,那更秋风作暮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缭绕 (liáo rào): 形容山路弯曲盘旋。
  • 征鞍 (zhēng ān): 征途中的马鞍,指骑马出行。
  • 荞花 (qiáo huā): 一种草本植物,秋天开花,白色或粉红色。
  • 枣颊 (zǎo jiá): 枣树的果实成熟后颜色红润,此处借指红润的脸庞。
  • 鞅掌 (yāng zhǎng): 形容事务繁忙,忙碌不堪。
  • 物役 (wù yì): 指受外界事物的驱使和束缚。
  • 莒台 (jǔ tái): 古代莒国的城台,此处象征着故乡或某种归宿。
  • 那更 (nà gèng): 更加,表示加重语气。

翻译

蜿蜒曲折地向西骑行进入群山之中,马鞍下是我身处白云深处的身影。雨后的荞花竞相绽放,犹如少女般娇艳;熟透的枣子脸颊半红,沐浴阳光如丹一般鲜艳。忙碌的生活使我无法逃脱世俗的牵绊,何处才是我安心立足之地?遥望东边的莒台,心中思绪万千,又怎能承受这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通过“缭绕”和“白云深处”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雨后荞花的争艳和枣子的红润,则寓言了生活的色彩与希望。然而,“鞅掌未能逃物役”表达了诗人对繁重事务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人的情感在对故乡莒台的思念中达到高潮,而“那更秋风作暮寒”则以秋风的寒冷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示了作者在生活压力下的思考与追求。

孔平仲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證》、《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8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