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节庵招集广化寺同陈仁先曾寿潘吾刚清荫伍叔葆铨萃江霞君孔殷感和节庵并怀伯严江南
一尊辇下又重阳,世事经年足断肠。
晚岁几回容会合,横流何处问行藏?
名蓝思旧生天阔,丛菊娱人满座香。
钟阜持螯应见忆,别来诗鬓恐添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辇(niǎn)下:指京城。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这里借指京城之中。
- 横流:本指河水泛滥,这里喻指社会动荡不安。
- 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及行止、动向。
- 名蓝:蓝,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静处,指出家修行的地方。“名蓝”指著名的寺庙,这里指广化寺。
- 钟阜:即钟山 ,在今江苏南京 。 这里代指南京。
- 持螯:指持螯把酒,是古时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因重阳节时螃蟹正肥美。
翻译
在京城之中,又一次在重阳节相聚饮酒,这一年来世间的种种事让人肝肠寸断。 到了晚年,能有几次这样相聚的机会呢?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进退去留。 在这著名的广化寺中,怀念过去的时光,只觉天地寥阔;盛开的丛菊让在座之人心情愉悦,满座都弥漫着菊花的香气。 在南京持螯赏菊的情景应该会被朋友们记起吧,离别之后,担心朋友们吟诗之时,鬓发又添了不少白霜。
赏析
这首诗是陈宝琛在重阳节与友人于广化寺相聚所作,情感真挚深沉。开篇点明时间是重阳佳节于京城相聚,“世事经年足断肠”流露出对过去一年间世事变化的痛心与感慨。颔联“晚岁几回容会合,横流何处问行藏”,感慨老年相聚机会难得,又对身处动荡社会不知如何自处发出深沉的疑问。颈联描写广化寺内的景象,“名蓝思旧”体现出对往昔的追怀,“丛菊娱人满座香”则通过美好的景象营造出一丝轻松愉悦氛围,菊香缭绕满座,也为这聚会增添了雅趣。尾联通过“钟阜持螯应见忆”联想到友人于南京过重阳节的情景,末句“别来诗鬓恐添霜”关心友人别后境况,担忧岁月又在友人鬓间添了霜雪,体现出真挚的友情,全诗既包含对世事的感怀,又有对友人的深情,笔意婉转,情韵悠长。
陈宝琛的其他作品
-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 —— [ 清 ] 陈宝琛
- 《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 —— [ 清 ] 陈宝琛
- 《 郑友其大舅招饮偕寒亭观旧植梅 》 —— [ 清 ] 陈宝琛
- 《 赠陈漳州嘉言 》 —— [ 清 ] 陈宝琛
- 《 平斋八秩里言博笑 》 —— [ 清 ] 陈宝琛
- 《 寄高啸桐 》 —— [ 清 ] 陈宝琛
- 《 二月十八夜泛月入山道得苏盦江南寄诗苏盦竹坡试闽举首也感赋以答 》 —— [ 清 ] 陈宝琛
- 《 庸庵尚书用瓯北先生韵重游泮宫诗徵和寄答四律 》 —— [ 清 ] 陈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