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南山有猛虎,食人无乐土。
悲风飒飒来,山鬼诉穷苦。
似诉当初时,被食人不知。
筋骨遭狼籍,皮肉受离披。
侠儿欲扑之,陷阱不先治。
反增猛虎怒,咆哮不可持。
攫兽食其䴠,攫人食其脂。
当道而蹲距,眈眈常苦饥。
行人无所逋,畏虎兼畏狐。
狐为虎牙爪,搏噬与之俱。
一虐犹难避,两虐将安图!
生莫近狐穴,死莫傍虎嵎!
生死不自由,前路立踟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山: 南方的山,古代常常用来指代遥远或险峻的地方。
- 猛虎: 强大的野兽,象征着强大的势力或威胁。
- 食人无乐土: 没有安全的地方可以生存,意指凶残的虎经常伤害人类。
- 飒飒: 风声,形容悲凉的气氛。
- 山鬼: 山中的神灵或鬼怪,此处可能象征苦难的民众。
- 狼藉: 指被破坏得乱七八糟,形容惨状。
- 离披: 分散、零落,此处形容皮肉受伤严重。
- 侠儿: 勇敢的年轻人。
- 陷阱: 设计来陷害他人的圈套。
- 咆哮: 大声怒吼。
- 䴠: 狍子,古代的一种鹿类。
- 脂: 动物脂肪,此处可能指受害者的血肉。
- 蹲距: 坐立不安的样子,形容虎的饥饿和警觉。
- 眈眈: 盯视的样子,形容虎的凶狠。
- 逋: 逃避,躲避。
- 狐: 在此比喻虎的帮凶。
- 嵎: 山谷的角落,老虎藏身之处。
翻译
南方的山中有只凶猛的老虎,它四处捕食人,没有一处是安宁之地。凄凉的风吹过,山中的鬼魂似乎在诉说着他们的困苦。它们像是在讲述过去的日子,人们被老虎吞噬,自己却浑然不知。老虎的筋骨被撕裂,皮肉受尽摧残。有个勇敢的年轻人想要去对抗它,但没有预先设好陷阱,反而激怒了老虎,让它更加狂暴。老虎抓取猎物,连皮带肉一起吃掉,甚至在路上蹲守,饥饿的目光令人恐惧。行人既怕老虎又怕它的帮凶狐狸。狐狸就像老虎的爪牙,一同参与掠杀。一个灾难尚且难以逃脱,两个灾难叠加,又该何去何从呢?活着不要靠近狐狸的洞穴,死亡也不要靠近老虎的巢穴。无论是生是死,都没有自由,前方的道路让人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南山猛虎的凶残形象,寓言了社会的黑暗面和强权的残酷。诗人借山鬼的诉说,揭示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知受害。勇士的英勇行为未能成功,反而加剧了危机,警示人们面对恶势力时要谨慎行事。"狐为虎牙爪"暗示了恶势力的帮凶,增强了主题的深度。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和对安全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