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五日当庭斫绿瓜,蒲觞聊与酌流霞。 香罗细葛思难到,白海青潮景未斜。 粳稻垂楣同艾叶,扶桑照眼胜榴花。 心知南国音书少,醉听回帆鼓一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日:指五月初五端午节。
  • 斫(zhuó):砍、切。
  • 蒲觞(shāng):菖蒲酒。旧时风俗,端午节时饮菖蒲酒,可驱邪避瘟。
  • 流霞:神话中的仙酒名,这里指美酒。
  • 香罗细葛:精致的罗衣和细葛布,这里借指端午节穿着的精美衣物。
  • 白海青潮:白色的大海,青色的潮水,描绘海天一色的场景。
  • 粳(jīng)稻:稻的一种。
  • 垂楣(méi):挂在门楣上,这里指粳稻的稻穗垂下如同门楣上挂的饰物。
  • 扶桑:传说中的树木名,这里代指太阳。神话中太阳从扶桑升起 。
  • 挝(zhuā):敲击。这里指敲击回帆的鼓。

翻译

端午节这一天,在庭前切开绿色的西瓜,端起菖蒲酒与美酒相互对酌。那些华丽的罗衣与细葛布的衣衫,思绪难以触及(可能是因为身处异地等原因难以获得这类东西)。白色的大海,青色的潮水,在太阳还未倾斜之时展现着广阔的景色。粳稻垂下穗子如同艾叶挂在门楣,清晨初升的太阳映照眼前似乎比石榴花还要鲜艳。心里明白身处南方,家乡的音信十分稀少,在醉意中,静静聆听催促回帆的鼓敲响一声又一声。

赏析

这首诗围绕端午佳节展开描绘。诗中开篇描绘端午切瓜饮酒的情景,营造出节日较为欢快的氛围。紧接着描述眼前见到的白海青潮景色,为画面增添了广阔宏大之感。通过“粳稻垂楣”“扶桑照眼”等景致描绘,展现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在这些美好的景致之下,诗人却流露出淡淡的愁绪,“心知南国音书少”直接道出了自己身处异乡对家乡音信的期盼与担忧,尾句“醉听回帆鼓一挝”,借醉意听鼓,表现出归乡之念,将淡淡的乡愁融入端午的节日氛围与异乡风光之中 ,情景交融,引发读者对于游子心境的思索与共鸣。

孙元衡

清安徽桐城人,字湘南。贡生。官至东昌知府。有《赤嵌集》,乃康熙四十四年任台湾同知后所作,记土风物产。 ► 3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