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

· 阮元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 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 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屿(yǔ):指温州江中的江心屿。
  • 文丞相:即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曾任丞相。
  • 东瓯(ōu):古时温州一带的古称。
  • 朱鸟:指南方,古代神话中南方之神为朱雀。
  • 西台:指宋末志士谢翱曾在严子陵钓台哭祭文天祥,后此地被称为西台。
  • 红羊:指国家遭受厄运,古人以为丙午、丁未两年为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未”(wèi)字的形状像羊,“丙”字的形状像火,古人称丙午、丁未为红羊之岁。在此喻指元军南下带来的灾难。

翻译

我独自面对着江心,想要挽回那倒流的江水,忠臣文天祥投江而死,来到了东瓯这地方。 置身于天地之间,他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孤注一掷,满目的大好河山,只能寄托在这一叶扁舟之上。 在南方的西台上,人们都为文天祥的死而痛哭,元军南下带来的灾难刚刚平息。 可怜这江心屿没有多少土地,却曾经能够抵挡住元军,其价值堪比杭州与汴州。

赏析

这首诗以温州江中孤屿上的文丞相祠为背景,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敬仰和对南宋灭亡的悲痛。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对文天祥壮志未酬、投江而死的感慨,以及对他来到温州的追思。颔联通过“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形象地描绘了文天祥以一己之力对抗元军的英勇和无奈,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颈联则叙述了人们对文天祥的哀悼和元军南下带来的灾难的结束。尾联以江心屿的小与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的重大形成对比,强调了文天祥的精神和抵抗外敌的重要性。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富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阮元

阮元

清江苏仪徵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编修。道光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在史馆倡修《儒林传》、《文苑传》,在浙、粤等省,设诂经学堂和学海堂。生平著述甚富,兼工书,尤精篆隶。校刊《十三经注疏》、《文选楼丛书》,撰辑《经籍纂诂》、《积古斋钟鼎款识》、《两浙金石志》等,汇刻《学海堂经解》,自著有《研经室集》。老病致仕,卒谥文达。 ► 9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