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墅草堂歌

先人结庐深山中,布衣蔬食一亩宫。 青山层叠列画障,绿树槎枒映帘栊。 门迎流水蓼花湾,牧唱樵歌竞往还。 琴樽无恙尘嚣静,指点深林莫霭间。 有明末运干戈里,黄巾赤眉纷如蚁。 淮南十家九家空,眼看城郭生荆杞。 先人仓皇走避兵,茅屋倾攲茂草生。 汗莱满目牛羊下,野水争流禽鸟鸣。 五十年来成幻梦,斜阳废墅少人行。 吾先君子长太息,欲将旧宅重经营。 手持钱帛告田父,昔吾先人此环堵。 多年侵夺勿复言,梁燕飞来知故主。 茅茨重剪土重筑,酾酒诸昆共挥麈。 竹苞松茂好相期,莫忘先人庆宁宇。 袛今摇落又西风,一带枫林绕屋红。 明月空传天子诏,岁时瞻仰付村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结庐:建造房屋。
  • 布衣蔬食:穿布衣服,吃粗茶淡饭,形容生活清苦。
  • 一亩宫:一亩大小的宫室,言居处狭小,谦称自己的家。
  • 槎枒(chá yā):形容树枝参差不齐的样子 。
  • 帘栊:窗帘和窗户,也指门窗的帘子。
  • 枈(zhēn ):同“榛”。
  • 尘嚣:人世间的喧嚣、纷扰。
  • 莫霭:暮霭,傍晚的云雾。“莫”同“暮”。
  • 末运:末世的气运 ,衰微的时代。
  • 干戈:兵器的通称,代指战争。
  • 黄巾赤眉:借指元末的农民起义军 。
  • 倾攲(qī):倾斜。
  • 汗莱:荒芜的土地。
  • 环堵:四周环着每面墙高一丈的土墙 ,形容狭小朴素的居室。
  • 茅茨:茅草屋顶。
  • 酾酒:滤酒、斟酒。
  • 诸昆:诸兄,同辈的兄弟们。
  • 挥麈(zhǔ):挥动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挥动麈尾以助谈兴,后用“挥麈”指清谈或闲谈。
  • 竹苞松茂:比喻家族兴盛。

翻译

先辈们在深山里建造起房屋,过着朴素清苦的生活。四周青山层叠,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屏障;绿树参差不齐,映照在门窗的帘子上。草堂门迎着流水潺潺的蓼花湾,牧童的歌声和樵夫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来来往往。琴和酒具安然无恙,此处尘嚣静谧,仿佛能在山林暮霭中随意指点山川。

明朝末年,深陷战争之中 ,农民起义军纷涌如蚁。淮南地区十户人家有九户空无一人,眼睁睁看着城镇和村庄都长满了荆棘和杞柳。先辈们惊慌失措地躲避兵灾,茅屋倾斜倒塌,荒草丛生。眼前尽是荒芜的土地,牛羊自在走动,野水肆意流淌,禽鸟欢快鸣叫。

五十年过去了,往昔犹如梦幻泡影,夕阳斜照下的废弃草堂鲜有人迹。我的先辈们常常为此长叹,想要重新修缮这座旧宅。他们拿着钱财布料告知当地老农,说:“以前我的先辈就在这里居住。”那些多年来侵夺此地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梁上的燕子归来,似乎还认得旧时的主人 。

重新修剪茅草屋顶,重新筑起土墙 ,兄弟们一起把酒言欢,畅快清谈。期望家族如同竹茂松盛一般兴旺发达,不要忘记先辈们当年营建安宁居所的不易。

如今又到了西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时节,草堂一带的枫林环绕,在秋风中一片火红。皇帝的诏书如今只是徒有空名,每逢年节,只能托付村中的老者代为瞻仰祖居了 。

赏析

这首诗是吴敬梓对家族旧居西墅草堂的追思之作。开篇描绘草堂昔日风景优美、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给人一副世外桃源般的画面。通过这种美好与后文战乱时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与痛苦。诗的中间部分详细诉说了朝代变迁中草堂的兴衰,饱含着对祖上遭逢乱世的辛酸感叹。此后写先辈们重建草堂的努力,体现出家族对祖业的重视与传承。诗的结尾则在今昔对比中,流露出对世事变迁、家族兴衰的无限感慨,既有对草堂昔日繁荣的怀念,又有对家族命运、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复兴的一丝期盼。整首诗语言质朴,用典较少,以朴实的叙事融合深刻的情感,感染力颇深 。

吴敬梓

吴敬梓

清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诸生。受博学鸿词荐,不赴。从此不应科举。家本富,以好客、乐施与,贫至断炊。多与名士交游,而厌恶以八股文自鸣之士。有小说《儒林外史》,抨击科举制度甚烈。另有《文木山房集》。 ► 1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