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带轩诗为郑同夫赋

· 刘崧
读书何所,西山之阳。 崇轩朝跻,其云苍苍。 有草有草,垂带而厉。 匪伊垂之,君子所萟。 濯以甘雨,扬之谷风。 有蔚其苗,则靡所同。 人亦有言,匪韭匪薤。 不有君子,孰曰书带。 在昔孔圣,仰钻庖羲。 或韦其编,亦三绝之。 我乐我书,爰启其纽。 我其藏之,或系于肘。 相彼良苗,亦绵其藨。 譬之树兰,毋混彼艾萧。 我思不其,远而莫至。 宜尔孙子,是有是似。 尚勿剪薙之,以蕃厥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uān):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 (jī):登,上升。
  • :衣带下垂的样子。
  • (yì):古同“艺”,种植。
  • (xiè):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 庖羲:即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 :熟皮,去毛熟治的皮革。
  • (biāo):莓的一种,可食。

翻译

读书在何处呢?在西山的南面。 早晨登上高大的轩廊,那云彩苍茫。 有一种草,它的衣带下垂摇曳。 并非是自然下垂,而是君子所栽种。 用甘甜的雨水浇灌,谷风将它吹拂。 它的苗长得茂盛,却与众不同。 人们也有这样的说法,它不是韭菜也不是薤菜。 如果没有君子,谁会说这是书带草呢。 往昔的孔子圣人,敬仰钻研庖羲。 有的用熟皮来编书简,也是多次断绝后又继续。 我喜爱我的书籍,于是开启了书的纽带。 我将书收藏起来,有时系在肘边。 看那优良的禾苗,也连绵生长着莓果。 譬如种植兰花,不要把它和艾蒿混淆。 我思索着不达,遥远而无法到达。 希望你的子孙,能够有这样的作为和相像。 尚且不要修剪割除它,以使它的世代繁衍昌盛。

赏析

这首诗以书带草为象征,表达了对读书和君子的赞美。诗的开头描述了读书的地点和环境,引出书带草。书带草不仅是一种植物,更代表着君子的品德和文化的传承。诗人提到孔子对庖羲的敬仰和钻研,以及对书籍的珍视,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文化的延续。诗中还通过对禾苗、兰花等的描述,进一步表达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文化内涵。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