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吏事:政事,官府的事务。
- 秉烛:拿着点燃的蜡烛。
- 流觞(shāng):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 曲水:弯曲的水流。
- 飞盖:高高的车篷,亦借指车。
- 西园:园林名,多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 上才:上等的才能,亦指具有上等才能的人。
- 娇管:指笛子之类的管乐器。
- 清歌: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也指清亮的歌声。
- 凤箫:即排箫。比竹为之,参差如凤翼,故名。
翻译
春天外出游玩,可官府事务总苦苦相催,不妨手持蜡烛,在夜晚前来参加聚会。 野外的景色完全使窗外的树木变得迷蒙,星星的光辉环绕着,映照在座位中的酒杯里。 流觞曲水的活动徒然浪费了这美好的月色,乘车前往西园的都是有才华的人。 动听的管乐和清亮的歌声同时响起,让人不禁重新想起那凤箫之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夜参加宴会并听箫的情景。诗的首联表达了作者在繁忙的政事中,仍抽出时间参加夜晚聚会的心情。颔联通过对野外景色和星光映照酒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迷蒙而又浪漫的氛围。颈联提到流觞曲水的活动和前往西园的人们,流露出对美好时光和有才之士的赞美。尾联中娇管清歌并发,让人陶醉,也使得作者联想到了凤箫台,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时刻的享受和对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