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文学自三水迁夹江令二首

为忆春风岭外覃,分携犹自意难酣。 传经并美三鳣兆,博古多从二酉探。 奇字久无嘲尚白,诸生应有谢成蓝。 相从不尽临岐思,此地留传即道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án):深广。
  • :尽兴,畅快。
  • 三鳣(zhān)兆:东汉杨震在任时,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们认为这是吉兆,后因以“三鳣兆”作为称颂县令实施善政之典。
  •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相传秦人于此而学,藏书甚多。后常用以借指丰富的藏书。
  • 奇字:王莽时六体书之一,大抵根据古文加以改变而成。这里指代深奥难解的文字。
  • 尚白:指尊崇白色。此处可理解为喜好简单、肤浅的东西。
  •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 成蓝:典故名,典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以“成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 :岐路,岔路。

翻译

为了回忆起在春风吹拂的岭外那深广的景象,分别之时仍然感到意犹未尽。你传授经学,有着如同三鳣出现般的美好征兆,博览古籍,大多从二酉山丰富的藏书中探寻知识。你对深奥难解的文字钻研已久,不会被嘲笑喜好肤浅,诸多学生应该有能胜过老师的。我们相互追随,始终无法排遣临分别时的思绪,此地留存下来的,就是传道的南方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卢龙云为送别林文学而作。诗中先回忆了在岭外的经历,表达了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接着赞扬了林文学的学问和教育成就,他传经授业,有着善政的吉兆,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同时,也肯定了他在学术上的深入研究,不被肤浅的东西所迷惑,并且相信他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分别的感慨,以及对这个地方作为传道之地的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用词丰富,既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也反映了对学术传承的重视。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