貤恩初下感赋四首

椿萱成隔世,薄命久荒丘。 菽水欢难足,糟糠愿未酬。 存亡空有恨,俯仰不须愁。 操作还荆布,蘋蘩尚可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貤恩(yí ēn):指朝廷对外戚和命官的亲属尊长移授封爵名号的恩典。
  • 椿萱(chūn xuān):代指父母,椿,指父亲;萱,指母亲。
  • 菽水(shū shuǐ):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常用来形容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 糟糠(zāo kāng):指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 蘋蘩(píng fán):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借指能遵祭祀之仪或妇职等。

翻译

父母已经与世长辞,我这命运不济之人长久地守在那荒凉的墓丘旁。 以菲薄的饮食供养父母的欢乐难以满足,与妻子共患难的心愿也未能实现。 亲人的生死让我心中徒留遗恨,不过俯仰之间也不必过于忧愁。 操持家务还是像过去一样俭朴,祭祀和妇职之事还是可以做好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未能尽孝的遗憾,以及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在面对命运的坎坷时,试图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诗中用词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椿萱”“菽水”“糟糠”“蘋蘩”等词语,巧妙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孝道和妇德的重视。整首诗意境深沉,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在困境中努力寻求慰藉和力量的精神。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