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承惺堂曾年伯招同智上人张少益泛舟步季玉韵赋谢

蒲艾迎嘉节,葵榴向午天。 感时堪赋赏,对景合流连。 冻雨围山带,南潮没阪田。 雄心随竞渡,雅意寄芳筵。 畅矣湘灵瑟,兼之怀水仙。 朱符驱虐暑,彩缕系长年。 宝筏推先济,星轺讶早悬。 非嫌朝市味,为忆越中鲜。 勇退看回棹,临波叹逝川。 岂因人解脱,不受俗牵缠。 故旧论交谊,高僧结净缘。 且听歌水调,莫问续骚篇。 海色哉生月,江容晚簇烟。 独醒吾岂敢,归兴共陶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午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2. 嘉节:美好的节日。
  3. 葵榴:葵花和石榴花,端午节的应景花卉。
  4. 冻雨:暴雨。(“冻”在这里不是指寒冷,读音为“dòng”)
  5. 阪田:山坡上的田。
  6. 湘灵瑟:传说中湘水之神弹奏的瑟,这里借指美妙的音乐。
  7. 水仙:水中的神仙,这里可能指心性高洁之人。
  8. 朱符:朱红色的符箓,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9. 虐暑:炎热的暑气。
  10. 彩缕:彩色的丝线,端午节时系在手腕上,寓意祈福。
  11. 长年:长寿。
  12. 宝筏: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
  13. 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车。
  14. 骚篇:指《离骚》等篇章,代指文学创作。

翻译

在端午节这一天,葵花和石榴花向着正午的天空绽放。我有感于时节的美好,能够赋诗赏景,面对这样的美景,实在让人留恋不舍。暴雨围绕着山,南面的潮水淹没了山坡上的田。人们的雄心随着竞渡的船只激荡,高雅的意趣寄托在这芳香的筵席上。 那美妙的音乐就像湘水之神弹奏的瑟,又让人联想到心性高洁之人。朱红色的符箓可以驱赶炎热的暑气,彩色的丝线系在手上象征着长寿。佛法如宝筏,能助人率先渡过苦海,使者的车驾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让人惊讶。不是嫌弃朝廷和市井的味道,而是怀念越中之地的鲜美食物。 勇敢地退隐,看着回程的船桨,面对波涛感叹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哪里是因为人想要解脱,才不受世俗的牵绊呢?与故旧谈论着交往的情谊,和高僧结下纯净的缘分。暂且听着水上的歌曲,不要再问续写文学篇章的事情了。 海面上生出了月亮,天色渐晚,江面上簇拥着烟雾。我哪里敢说自己独自清醒,只是这归去的兴致让人都感到快乐满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的情景和诗人的感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冻雨围山带,南潮没阪田”“海色哉生月,江容晚簇烟”,通过对雨、潮、月、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意境;又有对节日习俗和活动的叙述,如“蒲艾迎嘉节”“朱符驱虐暑,彩缕系长年”,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特色;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如“勇退看回棹,临波叹逝川”“岂因人解脱,不受俗牵缠”,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将节日的欢乐、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

邝思诰

邝思诰,南海人。明神宗万历间布衣。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四有传。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