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宁鸣玉为余写武山云气图赋此奉酬

· 刘崧
赵江宁,才且清,烱如白露凝金茎。鸣弦佐政重京邑,潇洒独怀遗世情。 人言江宁好文彩,越土王孙著前代。乃翁旧图八骏马,电影风行破云海。 江宁好画水与山,意比八骏尤高閒。近追高公远董氏,神气正在苍茫间。 伯兄侍郎我同事,邂逅兵曹见高致。偶携雪楮问乡山,便写嵯峨出云势。 朝怀武山景,暮看武山图。披林指涧忆所历,云中似有人相呼。 我昔游山时,秋风落松子。泉泻洞门青,霞翻石屏紫。 北岩千丈高且虚,骑虎曾到仙人居。菖蒲石上看残弈,柿叶林中闻读书。 一从南京来,奔走愧尘鞅。钟山只在城东北,日日见之未能往。 都门杨柳青入云,黄莺乱啼终日闻。秦淮楼高花似锦,安得烂醉江宁君。 江宁欲别当奈何,乘兴更与挥云萝。他年载酒鉴湖上,却唱武山归隐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烱(jiǒng):同“炯”,明亮的样子。
  • :琴瑟之类的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 潇洒:洒脱不拘束。
  • 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
  • 文彩:指文章的辞藻、才华。
  • 越土王孙:在越地的贵族后代。
  • 乃翁:你的父亲。
  • 电影:如闪电般快速。
  • 高閒(xián):高雅闲适。
  • 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
  • 雪楮(chǔ):洁白的纸。
  • 嵯(cuó)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 鞅(yāng):马颈上的皮带,这里喻指束缚。

翻译

赵江宁,才华出众且品性清正,明亮如白露凝结在金茎上。他以音乐辅佐政事,在京城颇受重视,却潇洒地怀着超脱世俗的情怀。 人们都说江宁很有文采,是越地贵族后代中的佼佼者。他的父亲有一幅旧图,画的是八匹骏马,画面如闪电般生动,在云海中奔腾。 江宁擅长画水和山,意境比那八匹骏马还要高雅闲适。他近学高公,远仿董氏,画作的神气在旷远迷茫之间。 我的兄长侍郎和我一同做事,偶然在兵曹那里遇到了江宁,见识到了他的高雅情致。他偶然带着洁白的纸询问我的家乡山水,便描绘出了高峻的山峰和升腾的云势。 早晨心怀武山的景色,傍晚观赏武山的图画。穿过树林,指着山涧,回忆曾经的经历,仿佛在云中有人相互呼喊。 我过去游山的时候,秋风吹落松子。泉水泻下,洞门一片青葱,云霞翻动,石屏染上紫色。 北岩千丈高且空旷,就像骑着老虎曾到过仙人居住的地方。在菖蒲石上观看残棋,在柿叶林中听闻读书声。 自从从南京来,奔走忙碌,为世俗的事务所束缚而感到惭愧。钟山只在城的东北方向,每天都能看到却不能前往。 京城的杨柳青翠如云,黄莺杂乱地啼叫着,终日都能听到。秦淮河畔的高楼鲜花似锦,怎能不让江宁君尽情畅饮,沉醉其中呢。 江宁将要离别,该怎么办呢,趁着兴致,再一起挥笔描绘云间美景吧。将来在鉴湖上载酒游玩,就唱那武山的归隐之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崧为酬谢赵江宁为他画武山云气图而作。诗中首先赞扬了赵江宁的才华和品性,以及他在绘画方面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意境。诗人通过回忆自己过去游山的经历,描绘了武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束缚的无奈。诗中还提到了江宁的家族背景和他对前人绘画风格的借鉴,展现了他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江宁离别的不舍,希望能再次与他一起创作,享受艺术的乐趣,并憧憬着未来在鉴湖上的悠闲时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将对友人的赞美、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