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引路松

· 卢宁
玄渚渟渟泛瑞莲,三神山果驾澄渊。 相传尽道颜如玉,欲到祇愁风引船。 解佩净依清汉藻,褰裳轻漾紫蒲涟。 何当洧水多春意,触忤诗人作卫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渚(xuán zhǔ):清澈的水中小洲。
  • 渟渟(tíng tíng):水清澈不流动的样子。
  • 瑞莲:象征吉祥的莲花。
  • 澄渊:清澈的深渊。
  • (zhǐ):只。
  • 解佩:解下玉佩,常用来表示男女定情或恩情断绝,这里指的是一种优雅的动作。
  • 净依:清洁地依傍。
  • 清汉:指银河,天河。
  • :水草。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紫蒲:紫色的蒲草。
  • :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 洧水(wěi shuǐ):古水名,源出河南登封县阳城山,东南流至新郑县与溱水合,今已湮没。
  • 触忤(chù wǔ):冒犯;忤逆。

翻译

清澈小洲上的水静止不流动,仿佛泛着祥瑞的莲花,传说中的三座神山果然如驾车行驶在清澈的深渊之上。大家都相传(这里的人)个个容颜如玉,想要到达那里只担心风会引动船只(影响前行)。解下玉佩,优雅地依傍着天河的水草,提起衣裳,轻轻地在紫色蒲草的涟漪中荡漾。何时洧水能够充满更多的春意,触动诗人创作出像《卫风》那样的诗篇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兴国灵山的美景以及诗人对其的想象和感受。诗的首句通过描写玄渚上仿佛泛着瑞莲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接着提到三神山驾于澄渊之上,增添了仙境般的色彩。颔联中提到此地的人容颜如玉,但到达此地又有风浪引船的担忧,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途中可能遇到困难的思考。颈联通过解佩依藻、褰裳漾涟的描写,展现出优雅、自在的情境。尾联则以洧水的春意触动诗人作卫篇作结,表达了对这片美景能够激发更多诗意的期待。整首诗意境优美,用词精巧,将灵山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想象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感。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