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巴讴彫季叶,冠佩委中州。 三荆狎齐盟,文圃滔横流。 邹鲁有典型,雅南昔垂旒。 胡为弃琴瑟,委巷矜嘲啁。 千龄鸾鹤姿,安足语蜉蝣。 掘井冀及泉,积累当成丘。 抚己渐薄劣,夙夜怀前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讴(bā ōu):巴地的民歌。
  • 彫季:指衰败的末世。“彫”通“凋”,意为衰落。
  • :抛弃,舍弃。
  • 中州:古地区名,即中土、中原。
  • 三荆:一株三枝的荆树。古代诗词中常用以喻同胞兄弟。
  • (xiá):亲昵而不庄重。
  • 齐盟:同盟,联盟。
  • 文圃:文章园地,此处喻指文化领域。
  • 滔横流:水势盛大而泛滥横流,此处喻指文风不正,泛滥成灾。
  • 邹鲁:邹国和鲁国的并称,借指文教昌盛之地。
  • 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
  • 雅南:雅乐和南音,泛指高雅的音乐。
  • 垂旒(chuí liú):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借指帝王。
  • 嘲啁(cháo zhōu):嘲笑,戏谑。

翻译

巴地的民歌在衰败的末世传唱,官帽和配饰被遗弃在中原。同胞兄弟亲近于同盟之中,文化领域文风不正如洪水泛滥。邹鲁之地本是文教昌盛的典型,高雅的音乐往昔为帝王所垂青。为何要抛弃琴瑟雅乐,在陋巷中自夸并相互嘲笑戏谑呢?千年的鸾鹤之姿,怎能与蜉蝣之辈交谈。挖井希望能挖到泉水,积累土石也能成为山丘。审视自己渐渐变得浅薄低劣,日夜怀念以前的贤德之人。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衰落和文化的沦丧,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通过“巴讴彫季叶,冠佩委中州”描绘了末世的景象,人们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忽视。“三荆狎齐盟,文圃滔横流”则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混乱和文化的堕落。然而,诗人心中仍向往着邹鲁之地的文教昌盛和高雅音乐,对现实中的粗俗和浅薄表示批判。“千龄鸾鹤姿,安足语蜉蝣”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庸俗之辈的不屑。最后,诗人表达了自我反思和对前贤的敬仰,希望能够通过努力恢复往日的美好。整首诗意境深沉,寓意丰富,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