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引路松

· 卢宁
平川不作河东吼,神岳如从西土还。 已见锦衣雄虎帐,共贤彤陛犯龙颜。 铜颅独举寒威重,金斗高悬正气殷。 猛兽尽潜清兔夜,妖狸无跳白狼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东吼:“河东狮吼”(hé dōng shī hǒu),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这里指狂风怒吼。
  • 神岳:神奇的山岳。
  • 西土:西部边境地区。
  • 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这里指穿着锦衣的将士。
  • 虎帐:古代指将军的营帐。
  • 彤陛:宫殿的红色台阶。
  • 犯龙颜:冒犯皇帝的尊严,这里指敢于直言进谏。
  • 铜颅:本诗中可能指代某种有威严的象征物。
  • 金斗: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正义和权威。
  • :深厚,浓郁。

翻译

在这平坦的川地上,没有狂风如河东狮吼般肆虐,神奇的山岳仿佛从西部边境归来,带着威严。已经看到穿着精美华丽衣服的将士在雄伟的营帐中,他们都是和贤良之人一起,在宫殿的红色台阶上敢于直言进谏,冒犯龙颜的勇士。那威严的铜颅独自高举,散发着沉重的寒威,金斗高高悬挂,正气浓郁深厚。在这清幽的兔夜,猛兽都潜藏起来,在白狼山上,妖狸也不敢肆意跳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威严和正气的场景。诗中通过对山川、将士、营帐、铜颅、金斗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河的雄伟和将士的英勇,以及正义的威严。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平川”“神岳”“锦衣雄虎帐”“铜颅”“金斗”等,相互映衬,使整首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同时,诗中还表达了一种清平世界,邪恶被压制的美好愿景,如“猛兽尽潜”“妖狸无跳”。总体来说,这首诗意境宏大,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