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和诗,依照别人诗作的韵脚或内容作诗。
- 司马通伯侍御:人名,可能是明代的一位官员或文人。
- 留别韵:离别时所作的诗,依照特定的韵脚。
- 风流儒雅:形容人既风趣又有学问。
- 重分司:重要的官职或职责。
- 先德:祖先的德行。
- 宋太师:宋代的太师,一种高官。
- 学制:教育制度。
- 三舍法:古代的一种教育制度,具体内容不详。
- 教条:教育规则或原则。
- 百年期:长时间。
- 冰霜饱历: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 承家训:继承家族的传统和教诲。
- 桃李:比喻学生或弟子。
- 答主知:回报主人的知遇之恩。
- 行台:官署名,指地方行政机构。
- 馀情:余下的情感或兴趣。
- 墨淋漓:形容书法或绘画时墨迹饱满,充满情感。
翻译
你以风趣和学问著称,担任着重要的官职,人们至今仍在传颂你祖先的德行,如同宋代的太师一般。现在的教育制度已不再沿用古代的三舍法,而教育规则却已延续了百年之久。你历经艰难困苦,继承了家族的教诲,培养了众多的学生,以回报主人的知遇之恩。听说你在行台有很多空闲时间,你的余情都投入到了书法和绘画中,墨迹饱满,情感丰富。
赏析
这首诗是程敏政和司马通伯侍御的留别诗,表达了对司马通伯的敬重和赞美。诗中,程敏政称赞司马通伯不仅风流儒雅,而且承袭了先祖的德行,担任重要职务,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提到了司马通伯在艰难中坚持家族教诲,培养学生,以及在闲暇之余投身于艺术创作的情景。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司马通伯的品德和才华,也体现了程敏政对他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