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赠孝子国子学录加博士杨君成章宗道归道州
杨君孝行世所闻,孝诚直达通高旻。
有司奏授录国子,大哉圣明重孝理。
始知天人一理同,六堂化育如春风。
只今引年拂衣去,天子三留留不住。
加之博士表其孝,孝廉足以立世教。
系帆白下勤问道,归心如箭行草草。
千圣圣学将无同,请君归问无极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旻(mín):高天,指天帝或天意。
- 录国子:指被授予国子监学录的职位。
- 六堂:指国子监的六个学堂。
- 引年:指因年老而退休。
- 拂衣:指辞官归隐。
- 白下:地名,今南京。
- 无极翁:指道家的无极真人,这里可能指杨君的道家师傅或道家高人。
翻译
杨君的孝行世人皆知,他的孝心直达天意。 有司奏请授予他国子监学录,伟大的圣明重视孝道。 由此可知天人之间的道理相同,国子监的六个学堂如同春风般化育学子。 如今杨君因年老辞官归隐,天子三次挽留也留不住他。 加之他被授予博士以表彰其孝行,孝廉足以成为世人的楷模。 他在白下停留时勤于求教,但归心似箭,行色匆匆。 千圣的学问或许并无不同,请杨君归去后询问无极真人。
赏析
这首作品赞扬了杨君的孝行及其对教育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杨君辞官归隐的惋惜。诗中“孝诚直达通高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杨君孝行的深远影响。通过“六堂化育如春风”的比喻,展现了杨君在国子监的教育成果。最后,诗人以“千圣圣学将无同”表达了对杨君学问的认可,并希望他归去后能继续探求真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是对杨君的赞颂,也是对孝道和学问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