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赠孝子国子学录加博士杨君成章宗道归道州
杨君孝行世所闻,孝诚直达通高旻。
有司奏授录国子,大哉圣明重孝理。
始知天人一理同,六堂化育如春风。
只今引年拂衣去,天子三留留不住。
加之博士表其孝,孝廉足以立世教。
系帆白下勤问道,归心如箭行草草。
千圣圣学将无同,请君归问无极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旻(mín):高天,指天帝或天意。
- 录国子:指被授予国子监学录的职位。
- 六堂:指国子监的六个学堂。
- 引年:指因年老而退休。
- 拂衣:指辞官归隐。
- 白下:地名,今南京。
- 无极翁:指道家的无极真人,这里可能指杨君的道家师傅或道家高人。
翻译
杨君的孝行世人皆知,他的孝心直达天意。 有司奏请授予他国子监学录,伟大的圣明重视孝道。 由此可知天人之间的道理相同,国子监的六个学堂如同春风般化育学子。 如今杨君因年老辞官归隐,天子三次挽留也留不住他。 加之他被授予博士以表彰其孝行,孝廉足以成为世人的楷模。 他在白下停留时勤于求教,但归心似箭,行色匆匆。 千圣的学问或许并无不同,请杨君归去后询问无极真人。
赏析
这首作品赞扬了杨君的孝行及其对教育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杨君辞官归隐的惋惜。诗中“孝诚直达通高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杨君孝行的深远影响。通过“六堂化育如春风”的比喻,展现了杨君在国子监的教育成果。最后,诗人以“千圣圣学将无同”表达了对杨君学问的认可,并希望他归去后能继续探求真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是对杨君的赞颂,也是对孝道和学问的推崇。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于张参议子纯亭中看竹 》 —— [ 明 ] 湛若水
- 《 次介溪韵喜李叙庵宗伯同张阁老被召同游西苑相谷祇亲蚕坛位 》 —— [ 明 ] 湛若水
- 《 回宿丕礼晓枕夜梦先师石翁先生正月初三日 》 —— [ 明 ] 湛若水
- 《 予与潘黄门使安南还憩龙州同州守赵良弼游仙岩即席赋此时正德癸酉年二月十日 》 —— [ 明 ] 湛若水
- 《 寄吉水罗念庵殿元 》 —— [ 明 ] 湛若水
- 《 丁未七月二日云路七父老携酒过予水帘洞共语甚适 》 —— [ 明 ] 湛若水
- 《 中秋三首寄伍宗逊尹彦明 》 —— [ 明 ] 湛若水
- 《 送都宪高先生总督漕运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