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雪写东坡小像并书其山城杏花诗内相钱公出视命题因次原韵如左
沤波涨碧兰苕春,王孙英标真可人。
眉山老仙招不起,东风谁荐溪头蘋。
清兴怀贤应淬发,一夜松窗歌白雪。
晓来点笔为传神,宛似临皋步明月。
杏花零落山城中,悠悠往事如云空。
何当共饮玉堂酒,半枝烛影摇残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沤波:水波。
- 兰苕:兰草和苕草,泛指香草。
- 英标:英俊的风采。
- 老仙:指苏轼,因其文才出众,被尊称为“老仙”。
- 招不起:无法召唤回来。
- 荐:献上。
- 溪头蘋:溪边的浮萍,比喻隐居之地。
- 淬发:激发,激发情感。
- 白雪:指高洁的诗篇。
- 临皋:地名,苏轼曾在此地居住。
- 步明月:在月光下漫步,形容诗人的清雅生活。
- 杏花零落:杏花凋谢。
- 云空:如云般飘渺,形容往事已远。
- 玉堂酒:美酒。
- 残红:残余的红色,指烛光。
翻译
水波荡漾,春意盎然,兰草和苕草散发着春天的气息,王孙的英俊风采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眉山的老仙苏轼,我们无法召唤他回来,春风中,谁会献上溪边的浮萍呢?
在怀念贤人的情感激发下,一夜之间,松窗下的歌声如同白雪般纯洁。清晨,我拿起笔来描绘他的形象,仿佛在临皋的月光下与他并肩漫步。
杏花在山城中凋谢,往事如同云烟般飘渺。何时能共同品尝玉堂的美酒,半枝烛光摇曳着残余的红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春景和怀念苏轼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苏轼的敬仰。诗中“沤波涨碧兰苕春”一句,以春天的生机盎然来映衬苏轼的英俊风采,而“老仙招不起”则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深切怀念和无法重逢的遗憾。后文通过“白雪”、“临皋步明月”等意象,进一步以苏轼的清雅生活和高洁诗篇来象征其精神风貌。结尾的“杏花零落”和“云空”则抒发了对往事的感慨,以及对与苏轼共饮美酒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