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京后不暇作诗自仪真遇风渡江至龙潭驿与伯谐夜酌志喜一首

画舫长牵日夜行,好风天借一帆轻。 涛声北拥迎銮镇,山势东蟠建业城。 泽国鱼龙争起舞,水村鸡犬误相惊。 清尊红烛论心地,记取江南第一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 长牵:长时间牵引,指船只持续航行。
  • 好风:顺风。
  • 天借:天助,自然给予的帮助。
  • 一帆轻:形容船只因顺风而行驶轻快。
  • 涛声:波涛的声音。
  • 北拥:向北拥去,指向北方的景象。
  • 迎銮镇:地名,可能是指迎接皇帝的镇子。
  • 山势:山脉的走势和形状。
  • 东蟠:向东盘绕,形容山脉向东延伸。
  • 建业城:即南京,古称建业。
  • 泽国:水乡,多水的地方。
  • 鱼龙:这里指水中的生物。
  • 起舞:比喻水波荡漾,生物活跃。
  • 水村:水边的村落。
  • 鸡犬:家禽和家畜,这里指村民的生活。
  • 相惊:互相惊扰。
  • 清尊:清酒。
  • 红烛:红色的蜡烛,常用于庆祝或宴会。
  • 论心地:交流心意,谈论内心感受。
  • 记取:记住。
  • 江南第一程:江南旅行的第一段路程。

翻译

装饰华丽的船只日夜不停地航行,顺风天助,使得船帆轻快。波涛的声音向北拥去,迎接皇帝的镇子,山脉的走势,向东盘绕至古老的建业城。水乡中,鱼龙在水中活跃,仿佛在起舞,水边的村落中,鸡犬因船只的经过而互相惊扰。在清酒和红烛的映衬下,我们交流心意,谈论内心感受,记住这是江南旅行的第一段路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旅行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与宁静。诗中“画舫长牵日夜行,好风天借一帆轻”表达了诗人对旅途顺利的喜悦,而“涛声北拥迎銮镇,山势东蟠建业城”则描绘了旅途中的地理景观,增添了诗的历史和文化深度。后两句“泽国鱼龙争起舞,水村鸡犬误相惊”生动地描绘了水乡的生机与宁静中的小插曲。最后,“清尊红烛论心地,记取江南第一程”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感交流和对美好记忆的珍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