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道之什

坎坎击鼓,于樵之巅。 乃荐乃献,尹公之贤。 于贤维何,德义迁迁。 坎坎击鼓,烟霞之下。 乃咏乃歌,饯尹公者。 于咏维何,德音雅雅。 亦既击鼓,亦既考钟。 以宴以乐,公坐于宫。 维公在宫,威仪颙颙。 击鼓喤喤,考钟锵锵。 以乐以宴,公坐于堂。 维公在堂,德容不忘。 维钟维鼓,维瑟维琴。 何以假之,嗣此德音。 维此德音,维樵之岑。 维琴维瑟,维钟维鼓。 维以足蹈,维以手舞。 其乐未央,公晏灵府。 作乐歌舞,出饯尹公。 声影悬矣,送之九龙。 九龙跃跃,导之以樵风。 谁其主之,兀厓来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坎坎:象声词,形容鼓声。
  • :献上祭品。
  • 迁迁:形容德行高尚。
  • :送别。
  • 颙颙:形容仪态庄重。
  • 喤喤:象声词,形容鼓声。
  • 锵锵:象声词,形容钟声。
  • :小而高的山。
  • 兀厓:高耸的山崖。

翻译

鼓声坎坎,在山樵之巅。献上祭品,赞颂尹公之贤。贤者何以称贤,因其德义高尚。鼓声坎坎,在烟霞之下。咏歌送别,为尹公饯行。咏歌何以表达,赞颂其德音雅正。

既已击鼓,又已敲钟。以此宴乐,尹公坐于宫中。尹公在宫中,威仪庄重。鼓声喤喤,钟声锵锵。以此宴乐,尹公坐于堂上。尹公在堂上,其德容令人难忘。

钟鼓瑟琴,何以借之,传承此德音。此德音,源自山樵之巅。琴瑟钟鼓,以此足蹈,以此手舞。其乐未尽,尹公宴于灵府。

作乐歌舞,送别尹公。声影高悬,送至九龙。九龙跃跃,随樵风引导。谁为主宰,高崖同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鼓声、钟声、琴瑟等音乐元素,描绘了一场庄重而隆重的送别仪式。诗中,“坎坎”、“喤喤”、“锵锵”等象声词生动地再现了音乐的节奏和氛围,而“迁迁”、“雅雅”等词则赞美了尹公的高尚德行和雅正的音声。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尹公的敬仰和送别之情,也展现了古代礼仪和音乐的庄重与美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德行和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