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河间李主事旦

欲返瀛东力未支,天涯相望一茅茨。 逢人话到桑麻后,羡子书言社稷时。 开径不当驰马地,濯缨谁共狎鸥池。 他年径造非生客,寄语山童莫漫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瀛东:指仙境,比喻高远的理想或归隐之地。
  • 茅茨:茅草屋顶,指简陋的居所。
  • 桑麻:泛指农事。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开径:开辟道路。
  • 驰马地:比喻繁忙的官场或世俗之地。
  • 濯缨:洗涤帽带,比喻超脱世俗,保持高洁。
  • 狎鸥池:与鸥鸟为伴的池塘,比喻隐居之地。
  • 山童:山中的童子,指隐居者的仆人或门童。

翻译

我想要回到那遥远的理想之地,却感到力量不足,只能在天涯与你相望,共处一间简陋的小屋。遇到人时,我们谈论农事之后,我羡慕你能书写关于国家大事的文字。开辟的小径并非适合快马奔驰的地方,洗涤帽带的我,又有谁能与我共享与鸥鸟为伴的池塘呢?将来有一天我会直接造访,不再是陌生的客人,所以请提前告诉山中的童子,不要轻易拒绝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能参与国家大事的羡慕。诗中,“欲返瀛东力未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天涯相望一茅茨”则描绘了与友人虽远隔天涯却心意相通的情景。后联通过对比“开径不当驰马地”与“濯缨谁共狎鸥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对友人的深情。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