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渡钱塘江观潮

· 童轩
扬帆过钱塘,秋潮正掀涌。 浪花蹴天飞,涛影压云涌。 初疑海窟沸,复讶地轴动。 雪山半空来,雷鼓六丁拥。 阳侯叱洪威,海若扇馀汹。 声喧战马驰,势怒老蛟耸。 云梦敢言大,吴会讵敌勇。 钱弩竟虚发,越舟尽成恐。 快哉天下奇,异矣泽中孔。 斜阳一镜平,飞鸥集如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扬帆:升起船帆。
  • (cù):踢,这里形容浪花高飞。
  • 海窟:海中的深渊。
  • 地轴:古代传说中支撑地球的轴。
  • 雪山:形容潮水如雪山般壮观。
  •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丁神,这里指雷神。
  • 阳侯:传说中的水神。
  • 海若:海神。
  • 馀汹:汹涌的余波。
  • 云梦:古代大泽名,这里比喻潮水的广阔。
  • 吴会:吴地的会稽,这里指潮水的力量。
  • 钱弩:钱塘江的弩箭,传说中用来射潮的。
  • 越舟:越地的船只。
  • 泽中孔:水中的大洞,形容潮水的深邃。

翻译

升起船帆经过钱塘江,秋天的潮水正汹涌澎湃。 浪花高飞仿佛踢向天空,波涛的影子压过了云涌。 起初怀疑海中的深渊沸腾了,又惊讶地轴在动摇。 潮水如雪山般从半空中涌来,雷神六丁围绕着。 水神阳侯呵斥着洪水的威力,海神海若扇动着汹涌的余波。 声音喧闹如同战马奔腾,气势愤怒如同老蛟耸立。 云梦大泽哪敢自称广大,吴地的会稽怎能比得上这勇猛。 钱塘江的弩箭最终虚发,越地的船只全都感到恐惧。 这真是天下的奇观,水中的大洞也异常惊人。 斜阳下江面如镜般平静,飞翔的海鸥聚集如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钱塘江秋潮的壮观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潮水的汹涌、声音的喧闹、气势的磅礴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如海窟、地轴、六丁、阳侯等,增强了诗的神秘感和想象力。最后,诗人以斜阳下平静的江面和聚集的海鸥作为结尾,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潮水的力量,又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童轩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