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刘世亨侍御题夏仲昭墨竹
画中看竹忆江湘,秋叶萧萧水气凉。
风细残绷和粉落,雨馀新绿过人长。
高标似露螭头笔,直干偏含柱下霜。
傲雪襟期浑雅淡,拂云头角正昂藏。
琅玕潇洒同淇澳,红紫妖秾陋洛阳。
摵摵清声常在耳,亭亭疏影半依墙。
虚心自许能医俗,秀骨谁云似少香。
别去几回劳梦想,兴来随处搅吟肠。
使君高节传乌府,仙吏清风满太常。
砚沼忽闻风雨作,袜材随见凤鸾翔。
明窗日日宜相对,清兴时时自不忘。
此外嚣尘浑绝迹,唯馀明月到中堂。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
- 残绷:指残破的竹篾或竹帘。
- 螭头笔:古代传说中螭(chī)头形状的笔,这里比喻竹子的形状。
- 柱下霜:比喻竹子的直挺和清冷。
- 襟期:抱负,志向。
- 昂藏:气度不凡的样子。
- 琅玕: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摵摵:形容竹叶摩擦的声音。
- 医俗:指竹子的高洁可以净化俗世之气。
- 秀骨:形容竹子的形态优美。
- 乌府:指官府,这里可能指刘世亨的官职所在。
- 太常:古代官名,掌管宗庙礼仪。
- 砚沼:砚台,比喻文思泉涌。
- 袜材:指文才,比喻文思敏捷。
- 凤鸾翔:比喻文采飞扬。
翻译
画中观赏竹子,让我想起了江湘之地,秋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水面上泛起凉意。微风中,残破的竹帘和粉末一同飘落,雨后,新生的绿竹比人还高。竹子的形态像传说中螭头的笔,直挺的竹干仿佛蕴含着柱下的寒霜。它那傲雪的抱负显得十分高雅淡泊,竹尖正昂首挺立,气度不凡。
竹子如美玉般潇洒,与淇澳的竹子相媲美,而红紫的妖艳则显得鄙陋。竹叶摩擦的清脆声音常常在耳边回响,竹影稀疏,半倚在墙上。竹子虚心自许,能净化俗世之气,其秀美的骨架谁说缺少香气。离别后,我多次怀念,每当兴致来临时,便四处寻找灵感。
使君的高洁节操在官府中传颂,清风仙吏的形象遍布太常。砚台中仿佛听到风雨声,文才如凤鸾般飞翔。明亮的窗户下,我日日与竹子相对,清雅的兴致时刻不忘。除此之外,尘世的喧嚣已无踪迹,只有明月照进中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高洁、清雅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将竹子比作螭头笔、柱下霜,形容其直挺和清冷;将竹子的声音和影子拟人化,表达其清脆和秀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以及对高洁节操和清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及其所代表的高尚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童轩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 568篇诗文
童轩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临平道中 》 —— [ 宋 ] 道潜
- 《 庚午仲夏重游祥云岩示印期印超印致诸子 》 —— [ 明 ] 何南凤
- 《 仲夏同仲醇子逸伯承秋潭泛舟城西 》 —— [ 明 ] 张志远
- 《 承提学佥宪陈先生垂顾用杜子美严公仲夏枉顾草堂韵 》 —— [ 明 ] 林光
- 《 仲夏有感 》 —— [ 宋 ] 胡宿
- 《 蝶恋花 · 庚子五月再游吴门,同人泛舟山塘,追悼亡友建霞、畏■ 》 —— [ 清 ] 冒广生
- 《 病体畏寒仲夏之月纩衣未舍一雨初霁欣然就曝檐下时逢饥岁百忧入怀俯仰候物率尔咏言四首 》 —— [ 明 ] 黄省曾
- 《 瑞莲诗 》 —— [ 明 ] 何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