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曲

长风吹高海底月,半落洮河色如雪。胡笳写出陇头声,千声万声吹不歇。 此时都尉兵初尽,此夕单于阵方结。沸地黄沙冻欲牢,连天白草烧难热。 玉箸啼还遍,红颜坐相诀。《杨柳》曲中离别久,《梅花》管里音书绝。 胡笳本是从胡起,曲曲缘云咽流水。飞入重城怨已深,听临遥塞愁应死。 谁知沙畔卷寒芦,一曲能消胆气粗。更使胡雏双泪落,万群嘶月过飞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胡笳:古代胡人所用的一种管乐器
洮河:今甘肃省洮河流域
都尉: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军队的指挥官
单于:古代匈奴、鲜卑等民族的首领
黄沙:指黄色的沙土
连天白草:形容雪花密布在地面上
玉箸:指美女
《杨柳》、《梅花》:古代音乐曲目名
重城:指边塞重镇
遥塞:远处的边塞地区
飞狐:传说中的神马,形容速度极快的马匹

翻译

长风吹动着海面上高悬的明月,洮河的水面仿佛洒上了一层雪。胡笳吹奏出在陇山上回荡的声音,声音此起彼伏,吹奏不停。此时边防都尉的士兵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单于的军阵在夜幕下刚刚布置完毕。地面上的黄沙冻结得几乎坚硬,茂密的白草在火焰中难以燃烧。美女啼哭声声,红颜相对却要分离。《杨柳》曲中离别已久,《梅花》管里音信已断。胡笳原本起源于胡人,曲曲间伴随着云雾弥漫和流水潺潺。飘然来到这座边塞重镇,怨恨已深,听着远方边塞的哀愁,心中应是绝望。谁能明了沙滩旁寒冷芦苇摇曳的心情,一曲音乐竟能消解内心的恐惧。更让胡族少女双泪落下,成群的野马在月光下奔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风情,通过胡笳的吹奏,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边塞人的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长风吹月、黄沙冻地、连天白草等,烘托出边塞的苍凉和荒凉。胡笳的吹奏更是将边塞的凄凉和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边塞人的孤独。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俞允文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仲蔚。年未四十,不应科举,专力于诗文书法。为嘉靖广五子之一。有《俞仲蔚集》。 ► 47篇诗文

俞允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