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张齐公庙

东安猛将张齐公,十八夺父军囚中。 至元召募起亡命,父子南伐收奇功。 酒酣一跃马上立,拔剑四顾奔雷风。 十年转战江汉上,万里直挽安南弓。 乾清坤夷四海一,勋在旂常心帝室。 身封万户传子孙,誓不偷生污天秩。 天下丰盛大德年,天子明圣宰相贤。 小臣刘深射功利,上疏自荐能开边。 鬼方寡妇号八百,嫂叔操戈自争国。 刘深一言取大官,远帅官军陵险阨。 五溪运粮数万家,哭声震动湖南北。 发徒开道径折节,既勤其民大求索。 斗量金珠谷量马,溪壑之欲安可塞。 此时张公亦在行,捐躯力谏皆莫克。 折节薄险伏四起,刘深夜遁张公死。 鸟飞不度山川愁,坐看英雄化为鬼。 乃知自古守边鄙,大忌邀功贵宁敉。 张公庙食东海头,刘深枭首蛮烟里。 张公世为忠孝门,刘深万年秽青史。 两家同死不同心,试与题诗作臣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元:元朝的一个年号,这里指元朝时期。
  • 旂常:古代的旗帜,常用来象征功勋。
  • 天秩:天命,指皇帝的地位和权力。
  • 鬼方: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这里指边疆地区。
  • 嫂叔操戈:比喻内部争斗。
  • 五溪: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 溪壑之欲:比喻贪婪无厌。
  • 宁敉:平息,安定。

翻译

东安的猛将张齐公,十八岁就在囚禁中夺取了父亲的军队。在元朝时期,他被招募起来,与父亲一同南征,取得了非凡的战功。酒酣之后,他能在马上站立,拔剑四顾,气势如奔雷疾风。十年间,他在江汉之间转战,万里之外也能拉弓射箭。天下太平,四海一统,他的功勋被记载在旗帜上,忠诚于皇室。他封万户侯,传给子孙,誓不偷生,玷污天命。

在大德年间,天下丰盛,天子明圣,宰相贤能。小臣刘深为了功利,上疏自荐能开拓边疆。鬼方的寡妇号称八百,内部争斗,刘深因一言而得大官,远帅官军冒险。五溪运粮数万家,哭声震动湖南北。为了开道,他不仅劳累百姓,还大肆索取。金银谷马如斗量,贪婪无厌。此时张公也在行军中,捐躯力谏,但都未能成功。险境四伏,刘深夜逃,张公战死。山川愁云密布,坐看英雄化为鬼。

由此可知,自古守边,最忌讳的是邀功求赏,贵在安定。张公被庙食于东海头,刘深被枭首于蛮烟之中。张公世代忠孝,刘深万年秽名青史。两人虽同死,但心志不同,试与题诗,作为臣子的典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张齐公和刘深的对比,展现了忠诚与贪婪、勇敢与懦弱的对立。张齐公以十八岁之龄夺军,至元年间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忠诚于皇室,誓不偷生,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而刘深则为了个人功利,不顾百姓疾苦,贪婪无厌,最终导致失败和死亡,成为历史的污点。诗中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描述,传达了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以及对贪婪和懦弱的批判,具有深刻的历史和道德教育意义。

揭傒斯

揭傒斯

元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字曼硕,号贞文。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