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归彦温
林虑吾郡山,弃之来浚都。
子实浚都人,乃得居林虑。
出疆必载质,浮海或乘桴。
圣贤义有在,并介遂殊途。
静言复自咎,九徵有不渝。
袁闳筑土室,苑粲安一车。
六月拥裘卧,异世真同符。
何当云壑里,添我一茅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林虑:地名,今河南省林州市。
- 浚都:地名,今河南省浚县。
- 出疆:离开国境。
- 载质:携带礼物。
- 浮海:渡海。
- 乘桴:乘坐小船。
- 并介:并,合并;介,界限。这里指合并与界限,即指不同的道路或选择。
- 九徵:多次的征召或考验。
- 不渝:不变。
- 袁闳:人名,东汉时期的隐士。
- 筑土室:建造土屋。
- 苑粲:人名,东汉时期的隐士。
- 安一车:指隐居生活简单,只需一辆车。
- 六月拥裘卧:六月天穿着皮衣睡觉,形容生活简朴。
- 云壑:云雾缭绕的山谷。
- 茅庐:茅草屋。
翻译
我本是林虑山的人,却离开了那里来到浚都。 你虽然是浚都人,却得以居住在林虑山。 离开国境必携带礼物,渡海则乘小船。 圣贤的道理在于,合并与界限导致不同的道路。 静思后又自我责备,多次的征召或考验都未改变我的心意。 袁闳建造土屋,苑粲隐居只需一辆车。 六月天穿着皮衣睡觉,我们的生活方式真是如出一辙。 希望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也能为我添置一间茅草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归彦温的不同境遇,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疏离感。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袁闳和苑粲的隐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