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潋滟(liàn yàn):形容水波流动,波光粼粼的样子。
- 碧虚:碧空,蔚蓝的天空。
- 一方清镜:比喻平静的水面像一面镜子。
- 诗臞(qú):瘦弱的诗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玉麈(zhǔ):玉制的拂尘,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一种器物。
- 三三法:可能指某种禅宗的修行方法或法则。
- 金鳞六六鱼:形容鱼儿众多,鳞片闪闪发光。
- 红舍利:红色的佛舍利,佛教中指高僧圆寂后火化所得的坚固物质。
- 白芙蕖(fú qú):白色的荷花。
- 老僧:年老的僧人。
- 小龙明月珠:传说中的宝珠,常用来比喻珍贵或明亮的东西。
翻译
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碧空如洗。一片平静的水面如同明镜,映照着瘦弱的诗人。玉制的拂尘和某种禅宗的法则,水中游动的鱼儿鳞片闪闪发光。红色的佛舍利和白色的荷花,都用来装饰老僧的居所。深夜里,它们飞过西湖,去夺取传说中的小龙明月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通过“潋滟晴光”、“一方清镜”等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诗中融入了佛教元素,如“玉麈三三法”、“红舍利”、“白芙蕖”,增添了诗的禅意和超脱感。结尾的“夺取小龙明月珠”则带有一种神话色彩,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和梦幻的氛围。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
张可久的其他作品
- 《 越调 · 寨儿令 · 次韵怀古 》 —— [ 元 ] 张可久
- 《 殿前欢 》 —— [ 元 ] 张可久
- 《 折桂令 》 —— [ 元 ] 张可久
- 《 殿前欢 》 —— [ 元 ] 张可久
- 《 折桂令·酸斋居士席上 》 —— [ 元 ] 张可久
- 《 双调 · 殿前欢 · 离思 》 —— [ 元 ] 张可久
- 《 凤栖梧 吴山尊胜塔寺 》 —— [ 元 ] 张可久
- 《 越调 ·凭阑人 · 湖上(二首) 》 —— [ 元 ] 张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