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传呼:古代官吏出行时,侍从在前呼喊,使行人避让。
- 骢马:青白色的马,古代常用于指官吏的坐骑。
- 佛运:佛教的兴衰命运。
- 末劫:佛教术语,指世界最后时期的灾难。
- 寺碑:寺庙中的石碑,常用来记载寺庙的历史和重要事件。
- 前朝:指已经过去的朝代。
- 升堂:进入寺庙的主要殿堂。
- 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泛指世界。
- 听法:听讲佛法。
- 鱼龙:古代传说中的水中生物,这里比喻信众。
- 两潮:比喻佛法的高深和广大。
- 斯文:指文化、文学。
- 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 参寥:指高僧,这里可能指苏轼所敬仰的高僧。
翻译
官吏的呼声载道,不知路途遥远,秋天的骢马气势更加骄横。 佛教的命运已经知道正处于末劫,寺庙的石碑还能见证前朝的历史。 进入殿堂,钟鼓声响彻三界,听法的信众如鱼龙般趁着佛法的高潮。 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被世人所重视,东坡又怎么会敬慕那些高僧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官员访问宝林寺,与别峰尊师相见的情景。诗中通过对骢马、佛运、寺碑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历史沧桑和寺庙的庄严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东坡对高僧的敬仰,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
张昱的其他作品
- 《 宫中词二十一首其一 》 —— [ 元 ] 张昱
- 《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 [ 元 ] 张昱
- 《 问牛轩,为海昌北寺讷无言书记赋 》 —— [ 元 ] 张昱
- 《 同贾守玄副官、顾存玄老监、曹空隐上座、龚翛然、吴逢原二监斋游洞霄宫,得遍览洞天福地诸胜迹,各纪一诗,刻诸崖石,以纪斯行之概云尔岫云隐居 》 —— [ 元 ] 张昱
- 《 右丞周伯温出示前为宣文阁授经郎代祀孔子庙,次韵 》 —— [ 元 ] 张昱
- 《 题桶底图 》 —— [ 元 ] 张昱
- 《 一脉泉铭,为中一元禅师作 》 —— [ 元 ] 张昱
- 《 至普陀洛伽山寺,作佛事七昼夜,祈见海岸观世音及善财岩。七日之间,随心应现,大众瞻仰,无不庆赞 》 —— [ 元 ] 张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