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掾自北回归省长沙因简赵宣慰张徵士吕宗二判官
万里风沙断,三湘日夜流。
名成亲白首,岁暮客扁舟。
黄鹄延归思,丹枫替别愁。
眼穿回处雁,心静狎馀鸥。
细雨黄陵庙,残阳杜若洲。
渐深桑梓敬,翻畏友朋留。
送远惭羁旅,临分忆旧游。
钟声衡岳曙,帆影洞庭秋。
风壤通蛮徼,烟霞拂帝丘。
交歌明月市,倾旆压云楼。
访菊逢徵士,行瓜识故侯。
为言憔悴客,敝尽黑貂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及其支流。
- 白首:头发变白,指年老。
- 扁舟:小船。
- 黄鹄:一种大鸟,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 丹枫:红色的枫叶,常用来象征秋天的景色。
- 狎(xiá):亲近。
- 馀鸥:剩余的海鸥,指孤独的旅人。
- 黄陵庙:位于湖南岳阳的一座古庙。
- 杜若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桑梓:指家乡。
- 翻畏:反而害怕。
- 羁旅:旅居在外。
- 衡岳:指南岳衡山。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
- 蛮徼:指边远的南方地区。
- 帝丘:指帝王的陵墓。
- 明月市:可能指夜晚的市集。
- 倾旆:指旗帜飘扬。
- 压云楼:高耸入云的楼阁。
- 徵士:有学问的人。
- 行瓜:可能指卖瓜的行为。
- 故侯:旧时的贵族。
- 憔悴客:形容疲惫不堪的旅人。
- 黑貂裘:黑色的貂皮大衣,常用来象征富贵。
翻译
万里风沙阻断,三湘江水日夜流淌。名声成就,亲人已白发苍苍,岁末时节,我乘小舟作客他乡。黄鹄唤起归家的思绪,红枫代替了离别的忧愁。眼睛望穿,等待归雁,心境宁静,与海鸥亲近。细雨中的黄陵庙,残阳下的杜若洲。对家乡的敬意渐深,反而害怕朋友的挽留。送别远行,惭愧自己也是旅居者,临别时回忆往昔的游历。衡山的钟声在黎明响起,洞庭湖的秋色中帆影摇曳。风土人情与边远的南方相通,烟霞轻拂帝王的陵墓。在明月下的市集交歌,旗帜飘扬,云楼高耸。拜访有学问的人,卖瓜时认识旧时的贵族。他们说,我这个憔悴的旅人,已经破旧了我的黑貂大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李掾北归时的深情与思绪。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三湘日夜流”、“黄鹄延归思”、“丹枫替别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如“送远惭羁旅”、“憔悴客,敝尽黑貂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疲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揭傒斯
元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字曼硕,号贞文。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