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谣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 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 日日相迎苇檐下,朝朝相送苇篱傍。 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 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 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 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揭傒斯:元代诗人,字曼硕,号贞文,江西丰城人。
  • 杨柳青青:形容杨柳枝叶茂盛,颜色青翠。
  • 河水黄:指黄河水色浑黄。
  • 苇篱:用芦苇编织的篱笆。
  • 烧烛:点燃蜡烛。
  • 苇檐:芦苇屋顶的边缘。
  • 朝朝:每天早晨。
  • 病叟:生病的老人。
  • 临清:地名,今山东省临清市。
  • 卖苇:出售芦苇。
  • 桃花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一个以桃花命名的河口或渡口。
  • 丁力夫徭:指劳役和赋税。
  • 百不堪:形容极其困苦,无法承受。
  • 守坟墓:守护祖先的坟墓。
  • 高树:高大的树木。
  • 晓相参:早晨相互映衬。

翻译

杨柳枝叶茂盛,河水浑黄,河流两岸长满了芦苇篱笆。河东的女子嫁给了河西的男子,河西点燃的蜡烛照亮了河东。每天都在芦苇檐下相迎,每天早晨在芦苇篱笆旁相送。河边生病的老人频频回首,送儿子北去又南返。昨天从临清卖芦苇回来,今天又去桃花口贩鱼。连年水灾旱灾,更没有养蚕,劳役和赋税让人无法承受。只有河边的守墓人,几株高大的树木在清晨相互映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黄河两岸的田园风光和百姓生活。诗中通过“杨柳青青”、“河水黄”等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同时,通过“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边病叟长回首”等生活细节,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诗的结尾,通过“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反映了百姓的艰辛生活,而“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则透露出一种对传统和自然的坚守与尊重。整体上,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揭傒斯

揭傒斯

元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字曼硕,号贞文。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