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

健笔高科早绝伦,后来无不揖芳尘。 遍看今日乘轩客,多是昔年呈卷人。 胄子执经瞻讲坐,郎官共食接华茵。 烦君远寄相思曲,慰问天南一逐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óu):答谢。
  • 国子崔博士:指国子监的崔姓博士。
  • 立之:崔博士的名字。
  • 见寄:寄来的诗。
  • 健笔:指文笔雄健。
  • 高科:高第,指科举考试中的优异成绩。
  • 绝伦:无与伦比。
  • 揖芳尘:揖,古代的拱手礼;芳尘,指美好的事迹或名声。
  • 乘轩客:指有地位的人。
  • 呈卷人:指曾经向朝廷呈递诗文的人。
  • 胄子:指贵族子弟。
  • 执经:拿着经书。
  • 瞻讲坐:瞻,仰望;讲坐,讲席。
  • 郎官:指朝廷的官员。
  • 共食:一起吃饭,指关系亲近。
  • 华茵:华美的坐垫。
  • 烦君:烦劳您。
  • 相思曲:表达思念之情的诗。
  • 慰问:安慰问候。
  • 天南:指南方边远地区。
  • 逐臣:被贬谪的官员。

翻译

您的文笔雄健,科举成绩优异,无与伦比,后来的人们无不仰慕您的美好名声。 看看今天那些有地位的人,大多数都是过去向朝廷呈递诗文的人。 贵族子弟们拿着经书,仰望讲席,朝廷的官员们一起吃饭,坐在华美的坐垫上。 烦劳您远道寄来表达思念的诗,安慰我这个被贬谪到南方边远地区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国子监崔博士寄来的诗的答谢之作。诗中,刘禹锡赞扬了崔博士的才华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通过对“乘轩客”和“呈卷人”的对比,诗人展现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哀愁。最后,诗人感激崔博士的慰问,表达了自己虽被贬谪,但仍有人关怀的温暖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昔的追忆。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