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

两首新诗百字馀,朱弦玉磬韵难如。 汉家丞相重徵后,梁苑仁风一变初。 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 自从却縠为元帅,大将归来尽把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弦玉磬:古代乐器,朱弦指红色的琴弦,玉磬是玉制的打击乐器。这里用来形容诗的音乐美。
  • 汉家丞相:指汉朝的丞相,这里可能指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如霍光等。
  • 重徵:再次征召,徵(zhēng)意为征召。
  • 梁苑:指梁国的园林,梁国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封国。
  • 仁风:指仁德之风,比喻君主的德政。
  • 一变初: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四面诸侯:指各地的诸侯王。
  • 瞻节制:瞻(zhān)意为仰望,节制指诸侯对中央的服从。
  • 八方通货:指各地的货物交流。
  • 溢河渠:溢(yì)意为充满,河渠指水道,这里形容货物丰富,水路繁忙。
  • 自从却縠为元帅:却縠(què hú)是古代的一位著名将领,这里用作比喻。
  • 大将归来尽把书:指将领归来后都重视文化教育。

翻译

两首新诗超过百字,其音乐美如朱弦玉磬般难以比拟。 汉朝丞相再次征召贤才后,梁国的仁德之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各地诸侯仰望中央的节制,八方的货物通过河渠交流丰富。 自从却縠成为元帅,将领们归来后都重视文化教育。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令狐相公所赠的河中杨少尹的诗作的回应,并命其继续创作。诗中,刘禹锡赞美了杨少尹的诗作,将其比作朱弦玉磬,音乐美妙。同时,他通过汉家丞相重徵和梁苑仁风的比喻,表达了对杨少尹政治才能和德行的赞赏。后两句则描绘了诸侯的服从和国家的繁荣,以及将领们对文化的重视,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