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同年陈长史员外

明州长史外台郎,忆昔同年翰墨场。 一自分襟多岁月,相逢满眼是凄凉。 推贤有愧韩安国,论旧唯存盛孝章。 所叹谬游东阁下,看君无计出恓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州:唐代州名,今浙江宁波一带。
  • 长史:古代官职,州郡的辅佐官。
  • 外台郎:指在外的官员。
  • 同年: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人。
  • 翰墨场: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 分襟:分别,离别。
  • 凄凉:形容心情或景象的悲伤、冷清。
  • 推贤:推荐贤能之人。
  • 韩安国:汉代名臣,以荐贤著称。
  • 论旧:谈论往事。
  • 盛孝章:东汉末年人,以孝行著称。
  • 谬游:错误的交往或游历。
  • 东阁:指朝廷中的东阁学士,这里泛指朝廷。
  • 恓惶:焦虑不安。

翻译

明州的长史,一位在外的官员,回忆起我们同年在科举考试的场景。自从那次分别以来,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再次相见,眼前尽是凄凉的景象。我自愧不如韩安国那样能推荐贤才,谈论往事,只能记得盛孝章那样的孝行。我感叹自己错误地游历于朝廷之外,看着你,我却无计可施,感到焦虑不安。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赠给同年的陈长史的,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友情和理想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和焦虑。诗中“分襟多岁月”和“相逢满眼是凄凉”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重逢时的凄凉,而“推贤有愧韩安国”和“论旧唯存盛孝章”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对友人的敬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刘禹锡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诗才。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