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酬:答谢,这里指回应别人的诗作。
- 令狐相公:指令狐楚,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
- 庭前:庭院之前。
- 白菊花:一种白色的菊花。
- 谢:凋谢。
- 偶书:偶然写下的诗。
- 所怀:所感所想。
- 见寄:被寄来。
- 数丛:几丛。
- 如雪色:像雪一样的颜色。
- 一旦:忽然之间。
- 冒霜开:在霜降时开放。
- 寒蕊:寒冷中的花蕊。
- 差池:错落不齐。
- 清香:淡雅的香气。
- 断续:时断时续。
- 思深:深沉的思念。
- 含别怨:蕴含着离别的哀怨。
- 芳谢:花的凋谢。
- 惜年催:惋惜岁月匆匆。
- 千里难同赏:相隔千里,难以一同欣赏。
- 看看:转眼间。
- 又早梅:梅花又早早地开放了。
翻译
几丛白菊花,颜色如同雪一般,忽然在霜降时开放。寒冷中的花蕊错落不齐地落下,淡雅的香气时断时续地传来。深沉的思念中蕴含着离别的哀怨,花的凋谢让人惋惜岁月匆匆。相隔千里,难以一同欣赏这美景,转眼间梅花又早早地开放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白菊花的凋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中,“数丛如雪色,一旦冒霜开”描绘了白菊的洁白与坚强,而“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则进一步以花蕊的凋落和香气的断续,象征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后两句“思深含别怨,芳谢惜年催”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深深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 《 将赴苏州途出洛阳留守李相公累申宴饯宠行话旧形于篇章谨抒下情以申仰谢 》 —— [ 唐 ] 刘禹锡
- 《 吐绶鸟词 》 —— [ 唐 ] 刘禹锡
- 《 祭柳员外文 》 —— [ 唐 ] 刘禹锡
- 《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 —— [ 唐 ] 刘禹锡
- 《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 —— [ 唐 ] 刘禹锡
- 《 奉和裴令公夜宴 》 —— [ 唐 ] 刘禹锡
- 《 詶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 》 —— [ 唐 ] 刘禹锡
- 《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 —— [ 唐 ]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