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羊公:指羊祜,西晋名臣,曾在岘山镇守,有惠政。
- 岘首碑:即岘山碑,纪念羊祜的碑文。
- 堕泪:流泪,指后人因感念羊祜的功德而流泪。
- 殊时:不同的时代。
- 兵火:战火。
- 文缺:碑文残缺。
- 江云:江上的云雾。
- 触藓滋:藓苔滋生,形容碑文因潮湿而长满苔藓。
- 黎庶:百姓。
- 匝地:遍地。
- 疮痍:创伤,比喻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
翻译
羊公治理此地三年,留下千年的岘山碑文。 如今还有谁会为此碑流泪,这条道路也已不同于往昔。 战火烧毁了碑文,江上的云雾使苔藓滋生。 怎能忍受看到百姓的苦难,遍地都是战争的创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岘山碑的描写,表达了对羊祜政绩的怀念以及对战乱时代百姓苦难的同情。诗中“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描绘了战火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以及自然环境对碑文的侵蚀,形象生动。末句“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直抒胸臆,强烈表达了对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