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武陵因寄幕中韩先辈何从事

· 齐己
武陵嘉致迹多幽,每见图经恨白头。 溪浪碧通何处去,桃花红过郡前流。 常闻相幕鸳鸿兴,日向神仙洞府游。 凿井耕田人在否,如今天子正徵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陵:古地名,今湖南常德一带,传说中的桃花源所在地。
  • 图经:古代的地理书籍,这里指描绘武陵景色的图画或书籍。
  • 溪浪:溪水泛起的波浪。
  • 桃花红:桃花盛开的景象。
  • 郡前:郡城之前。
  • 相幕:指幕僚,即官员的助手或顾问。
  • 鸳鸿:比喻同僚或朋友。
  • 神仙洞府: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幽静美丽的景色。
  • 凿井耕田:指隐居生活,自给自足。
  • 徵搜:征召寻找。

翻译

武陵的美景幽深而多姿,每次看到描绘它的图画或书籍,都让我感叹时光易逝,白发渐生。碧绿的溪水波浪不知流向何方,桃花盛开时,那红色的花瓣飘过郡城之前。常常听说幕僚们如鸳鸯鸿雁般相聚,共同向往着神仙洞府般的幽静之地。那些凿井耕田的隐士们还在吗?如今皇帝正在四处征召寻找贤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武陵美景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溪浪碧通何处去,桃花红过郡前流”描绘了武陵的幽美,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未知未来的探寻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幕僚们的聚会和隐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齐己

齐己

唐僧。潭州长沙人,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 816篇诗文